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7页共NUMPAGES7页第PAGE\*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2009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技术——实验分析设计[重点、难点解析]科学探究过程:一、明确实验目的验证性实验:如:“请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预期的结果确定。探究性实验:“探究光的有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预期的结果不确定,有多种情况。二、做出问题假设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和符合逻辑的论据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尝试性的解释。三、制定方案1.明确实验原理2.选择材料用具3.确定方法步骤(实验程序)(预处理)→分组→处理→观察记录现象,收集数据→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设计实验步骤时需注意的问题:①实验分组要有标号(也可采用表格方式)②大样本量(可重复多次)③控制单一变量(可变因素):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他的无关变量保持一致,如材料的一致性等④通常要设置对照实验:根据具体实验,设置对照类型A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因素处理。如过氧化氢的自然分解B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如对同一人的不同条件下的营养状况的研究C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互为对照。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标准对照:以常规的品种、常规的浓度为对照。如实验组注射2mL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胰高血糖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⑤实验步骤最好分步表述4.设计实验记录方案根据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下列实验记录的设计,以保证实验记录科学、准确、客观全面。不丢掉有用的信息,为结果分析提供丰富的资料。⑴确定观察和记录的时间⑵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观察和记录内容⑶确定记录方式:文字描述、表格描述、画观察图等如:记录小蝌蚪完成变态发育所需要的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10min)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等5.预期可能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类型和所学的知识)6.标明注意事项:如试剂的配制、实验的安全等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1.实验结果分析:对记录下来的现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⑴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数据资料要用数学计算及统计、图解(坐标曲线图、柱形图表格等)等方法加以判断、推理和分析。⑵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叙述实验结果及假设是否成立(预期结果得到实现,假设成立;预期结果没有出现,假设不成立),并对结果加以说明、解释或评价;对预期以外的结果做出恰当的分析和说明。2.获得结论(要紧扣实验目的)[典型例题解析]题型一:考查考试说明要求的基础实验,检测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为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不可能的原因是()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未换目镜[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操作技术。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为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物体不在视野中央、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均有可能,但目镜不需要换,所以不可能。答案:D2.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实验原理、现象。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答案:D题型二:通过分析他人的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考察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能力3.“水往低处流”,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却往高处流。动力从何而来,某同学为此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将一枝条插入充满水的玻璃管中,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水银的容器中。不久水银柱上升,如图一所示。实验二:将同一植物在靠近茎的基部切断,套上一个弯曲的玻璃管,管内装有水和水银。不久,玻璃管内水分增加,水银柱上升,如图二所示,请回答:实验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两个实验,你对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有何新的认识[解析]本题通过两个实验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动力。实验一说明了植物水分运输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运输水分的动力,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结论。实验二所示,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显然不再来自于蒸腾,根据实验设计分析,只能来自于根部。这一知识结论是学生未知的,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完整与补充。答案:实验一说明:枝条叶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