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长方体的认识学校:河南省新密市实验小学姓名:周花云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3:课时:第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牙膏盒,酒盒,12根小棒塑料拐角,萝卜,小刀。二:教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1:了解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2:掌握并理解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的认识。(27、28、29页)内容分析:长方体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以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观念,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2:结合观察,操作等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感悟数学来自生活,体会长方体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策略:1:教学中主要采取动手操作,自主研究的教学方法。2: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形状的纸牌,纸盒,萝卜,小刀。四:教学过程(一)实物激趣:引入新课。1:分别出示长方形纸牌盒,让学生分别说出他们的形状。2:学生触摸长方体学具和长方形的纸面,感知两者的不同,3:多媒体出示课件,的图,让学生判断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举例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4:教师设疑:你们为什么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呢?长方体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动手实践,掌握新知。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动手操作:学生拿着准备好的萝卜,老师演示:按一定的顺序,学生跟着一起动手切,一刀切出面,二刀切出棱,三刀切出顶点。看一看,摸一摸,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2)出示探究导向,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备注:黄色是面,黄色和红色相交的线段是棱,白,红,黄三面相交的点是顶点.<1>从面的个数,形状,大小去研究探讨长方体的特征。把牙膏盒,酒盒分别剪开,采用量,剪,拼得方法,得到6个面,进一步观察看一看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通过学生观察导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2>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发现棱和顶点的特征。引导学生数时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并数一数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顶点?<3>交流形成共识。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师生共同归纳长方体的特征。(板书:特征)(3)游戏:闭上眼睛,引导学生想象教室里的面,棱,顶点的特征;(4)课件演示验证结果: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两个面涂同一种色彩),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3组不同颜色),有8个顶点(闪烁)2:认识长方体长、宽、高。(小组合作,做长方体框架)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个长方体框架,并在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小组汇报:通过测量发现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不相等。小结:结合长方体框架,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室再将长方体框架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三)巩固应用——深化认知1:基本练习:课本上做一做,课本上第1题(1)(2)(3)。2:综合练习:课本上第3题(四)拓展练习,填一填。把一块长、宽、高分别是16厘米,11厘米,7厘米的长方体,平均锯成2块小长方体,1:每块小长方体都有()个面,()条棱,()顶点。2: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五)梳理知识,归纳总结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教学设计: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棱,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反思:这节课容量大,通过不同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