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河南省范县《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考试大全下载答案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对于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年。A:30B:50C:60D:70答案:A2.产业政策的()是经济结构转换问题,特别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问题。A:核心B:目标C:对象D:实质答案:A3.下列关于资源税特点的描述有误的是()。A:只对特定资源征税B:具有行业税的特点C:具有级差收入税的特点D:具有收益税性质答案:B4.如国家发展和改革会员会在20个工作日内不能做出核准决定或提出审核意见,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批准延长()个工作日。A:10B:3C:5D:7答案:A5.某国的经济处于这样的一个初始状态:存在严重的失业和高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同时只有轻度的通货膨胀,则应()的搭配形式来恢复经济平衡。A: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B: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C: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D: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答案:A6.不属于再贴现政策优点的是()。A:对货币供应总量、供给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微调性B: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C: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D: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答案:C7.()应当制订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A:国务院B: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C:国土资源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答案:D8.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倍。A:15B:4~6C:1~3D:6~10答案:A9.财政政策工具中,()是财政政策的一个有力工具,主要用来实现经济稳定和收入合理分配的目标。A:国家预算B:国债C:税收D:政府购买答案:C10.为防止决策失误和腐败事件的发生,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一个重要的制度措施就是建立()。A: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听证制度B:评估论证制度和专家评议制度C:决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D:决策前的公示制度答案:C11.加入WTO舌,我国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外商投资政策和法律法规,重点是资本运营和()。A:商品进出口B:货币周转C:服务贸易领域D:进出口关税答案:C12.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制度因素B:经济因素C:文化因素D:政策因素答案:C13.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出台和完善的政策中,2004年颁布了()。A:《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B:《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C:《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D:《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答案:D14.关于货币供给的制约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社会不存在贷款需求,商业银行创造派生的能力就会消失或大大减少B:流通中的现金只有注入银行才成为原始存款C:商业银行如果将保留的准备金维持在法定的最低存款准备水平上,则会使存款派生能力达到最低点D:社会公众手持现金数量增加则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原始存款的减少,从而成倍减少货币供应量答案:C15.一般在特殊情况下应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是()。A:规划(计划)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行政干预手段答案:D16.“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这是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A:指导目标B:指导原则C:指导政策D:指导思想答案:D17.()是投资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A:同定资产投资规模B:在建投资规模C:年度投资规模D:基金投资规模答案:B18.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描述错误的是()。A: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B: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C: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人类现代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D: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答案:D19.我国现行的()是我国进行土地管理的基本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