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代文学研究篇一: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忆的文学,又处于中西文化交流和撞击的大潮之中,因而它具有许多不同于古代文学的新内蕴、新方式和新特点,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倘与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相比,其广度和深度都有一定的差距。但,许多专家学者在这块处女地上付出的劳动和作出的奉献仍值得我们珍视。今天适逢世纪之交,回顾一下本世纪来近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不管是从总结中国文学研究学术史的角度,依然对推进21世纪的近代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近代文学的终点是“五四”运动,然而早在“五四”前,就已有人着手近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如寅半生(钟骏文)的《小说闲评》(1906)、俞明震《觚庵漫笔》(1907—1908)、刘师培的《论近世文学之变迁》(1907)、李详的《论桐城派》(1909),以上这些笔记和评论文字多是对某一作品和某一文派即兴式的评论,也有关于作家真实姓名的考索和身世的介绍,总的说还比拟零碎、浅薄,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更谈不到对近代文学整体的讨论和开展规律的提醒。但在“五四”前的笔记和文章中也有个别有价值的见解,如《谭瀛室随笔》指出《官场现形记》的构造“仿《儒林外史》,每一人演述完峻,即递入别人,全书以此蝉联而下,盖章回小说之变体也”(注:转引自蒋瑞藻编:《小说考证》下册,上海古籍出版1984年版,。)。再如黄人的《小说小话》评《三侠五义》云:“豪情壮采,可集剑侠传之大成,排《水浒记(传)》之壁垒”;“而摹写人情冷暖,世途险峻,亦曲尽其妙,不独为侠义添颊毫也”(注:《晚清文学丛钞amp;#183;小说戏曲研究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75—376页。)。像如上这类中肯的、有见地的评论在当时并不多见。对近代文学较系统的研究工作是“五四”之后开场的。我把“五四”至本世纪末的近代文学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开场期(1919—1949);(二)重建期(1950—1978);(三)繁盛期(1979—1999)。二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1949年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创始期。“五四”运动后学术界虽有“近代文学”这一概念,但于近代文学的时限却是模糊不清。1921年,沈雁冰(茅盾)著有《近代文学体系的研究》(注:《近代文学体系的研究》约13000字,与刘贞晦的《中国文学变迁史》合为一册,名为《中国文学变迁史》。1921年12月出版,大约此书是最早提出“近代文学”这一概念的。但该书不是专讲中国文学的,这里只是借用“近代文学”这一概念。),因而“近代文学”这一概念,逐步为学术界使用。后那么有陈衍的《近代钞》(1923)、严伟等人的《近代诗选》、钱仲联的《近代诗评》(1926)、金兆梓的《近代文学之俯视》(1933)、钱歌川的《近代文学之特征》(1934)等。但以上论著中的“近代文学”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近代文学,终究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学?它的时限范围是什么?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并未形成共识。1929年,陈子展著《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中华书局),他在书中说:“所谓近代终究从何时说起?我想来想去,才决定??断自‘戊戌维新运动’时候(一八九八)说起”;陈独秀曾主张“元明剧本,明清小说,乃近代文学之粲然可观者”(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2卷6号(1917年2月),。);郑振铎那么谓“近代文学开场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而终止于五四运动之前(民国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958年他写《中国文学史的分期咨询题》时,又将中国文学史分为五期:即上古期、古代期、中世期、近代期、现代期。郑先生把近代期明确定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公元一八四○—一九一八年)”。),钱基博撰《现代中国文学史》,似又把“现代”视为“近代”,总之,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前,近代文学一直未构成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尽管如此,从“五四”到1949年,近代文学研究工作仍获得了非常大成绩:即阐述了近代文学范围内的主要作家作品、社团流派及其文学现象,奠定了近代文学的研究根底。在这方面成绩尤为突出的是鲁迅、胡适、郑振铎、阿英、陈子展诸前辈学者。较早阐述近代文学的是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此文是为纪念《申报》五十周年而作,它所阐述的范围也就只能是1872—1922的五十年,但这五十年恰恰正是中国近代文学最繁荣、最有代表性的时期。《申报》创刊于1872年,19世纪的七十年代正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萌发期,随着近代维新思想的开展,文学也逐步发生变革,而后又兴起以梁启超为旗手的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包括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直到“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