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技项目立项申请审批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智能化产品加工中的工艺改进项目单位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87906227项目周期2010.11.10~2011.12.31拟报类别1、A类√2、B类3、C类项目计划周期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项目预算10万元项目简介:针对目前八音琴产品在生产中品质较难控制的现状,特别是在智能化生产线,总是不良率较高,因为声音的产生与组装的位置度、间隙密切相关,而这些又跟各种加工误差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在保证设备动作精确的前提下,同时也要求零组件的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现有的误差还不能完全满足自动化生产的要求,这也正是不良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此次改进旨在从较容易引起变化的音片长度的控制入手,将音片没有加工的后端面进行精加工,在较低成本下,将之前的加工误差缩小,从而保证质量。磨音片后端面,以前也有人提出过,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工艺和设备,加之考虑到单位成本方面因素,一直没有实施。从目前的加工水平来看,2Y音片的长度的极限值范围在23.90-24.20mm之间,而我们理想的公差范围是在0.2mm以内。从音片与音筒组装的音质角度来看,这一公差范围控制得越小越好,最好控制在0.1mm以内。音片的长度误差主要来自手工剖片车间的倒角机。倒角加工是在驱动链齿下,利用砂轮进行磨削的过程。由于是磨倒角,音片平面的侧间隙、驱动装置移动时产生的顶跳动、砂轮吃刀时的作用力都有可能使音片的总长度出现变异。控制这些变异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定位基准面是都没有经过加工的音片,在倒角时,约束间隙使不规则的底面在受力轻微倾斜时呈现不同的响应度,从磨倒角加工来看,加上设备自身的因素,以及加工中的时间段上形成的误差,这种误差累积基本上在0.1mm以内,但若是两台设备同时加工的话,误差将会翻倍增加,这也是很难靠制程来控制的,而且现有的生产批量很大,不可能只用一台倒角机来生产。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样的误差范围也可以靠相同的重复一次加工来缩小,那样就不用再去开发设备了,但这不符合以往加工工艺的要求,而且存在着侥幸。如果在音片磨完倒角后,再以将要开齿的已加工的前端面做精基准去磨没有加工的后端面,这样既符合工艺,又可以缩小误差,起到一定的防呆效果,只是把第三台非加工倒角的倒角机的3个砂轮磨头进行调整作为下道工序即可实现。在控制音片的侧间隙上,可稍加进行调整。加工方法上的控制略。(见附图Excel文档。)但此方案没有获批准,原因还是存在过于理想的成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要想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必须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缜密,改善的思路要想被所有的人接受,一是要能说服所有的人,让所有的人都能赞同自己的观点;一是要说服自己,将自己的观点建构的无懈可击。先来看一下这种方案对误差的控制是否有效?设备和工艺改进后,其变数还是要归结到人工的操作上,就是说有了这些改善后,还是要取决人工方面的控制,只要存在人为因素,就不会做到完全理想的状态,这也是对以上方案做否定个人的理解。那么还有没有一种方法来代替人为的手工?在设计八音琴类产品自动锁音片的装置时,我们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自动化能否完全代替手工,从而使我们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不用再花费心思,在制造和品质上又能满足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当时的想法还过于简单,认为只要构思出相应合理的机构来代替手工操作即可,特别是锁音片手工操作,员工要进行复合劳动,而且手指时间长了都会磨起泡。第一次的方案不能有效定位;第二次的方案不能调整位移;第三次的方案能调整位移,又发现机构要控制的零件尺寸的变化足以让方案搁浅,因为八音琴声音的产生很复杂,音质的优劣在组装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零件加工有误差,但人手可将这种误差视而不见,从而调节到需要的理想状态,这一点目前的设备却很难做到;人手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快做到娴熟自如操作,从效率上来讲有时已经超过了自动化设备的能力。这些新的发现也许会困住一直抱有机械代替手工的我们——问题就出在发出声音的这种独特产品要求上——唯有精密制造,装配到完美才行。任何加工、装配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误差,这种已经控制了的误差却在微妙变化的音质上常会变成不被允许,只要不被允许,手工操作就不能被机器所取代。那么还有没有一种办法来代替手工?在自动化和手工之间还有没有一种新的锲机?面对技术上遇到的阻碍,每个人都会有过打退堂鼓的时候,也许会从此放弃,甘愿做个事不关己的人,也许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又回来,继续向前,而向前真正的转变还要看能否找到往下实施的可能性。此次设计还能往下走的理由也在于此。在认识到原来的自动化终究还是一种摸黑式的自动化后,所以零件的误差会造成干扰。在对以往设备的不足进行分析,澄清认识盲点后,在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可以代替或拟代替人手操作成为可能时——当然新的转机还会一次次接受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