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环境保护研究论文(共4篇)给你一篇环境保护研究论文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尤其是秦岭南麓陕南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秦岭山区尤其是秦岭南麓陕南地区森林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1秦岭南麓林业生态环境状况秦岭南麓的陕南地区约有96%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4%属于黄河流域,境内森林覆盖率55.55%,森林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面积约占全区域面积的45.1%,森林覆盖率居陕西省之首。但是,秦岭南麓森林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水土流失严重陕南地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要,部分区域滑坡塌方等侵蚀严重。地质状况复杂,山势陡峭,岩石褶皱强烈。暴雨频繁、盲目开荒、徒坡耕种和露天开矿等,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1.2森林面积减少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连续采伐和毁林开荒,秦岭山地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大约还有2.47104hm2,较解放初期减少12.3104hm2,森林覆盖率由64%下降到45.6%。1.3地质灾害频发由于陕南地区气候环境、地形状况复杂,加上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滑坡、洪灾、崩塌及岩溶等地质灾害频发。1.4传统生活方式影响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陕南地区大量人口长期依山而居、靠山吃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而陕南地区又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功能区,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养护山水、治理生态的任务。1.5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不高森林环境污染治理的理念和水平相对滞后,加之陕南地区经济社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经济突破发展中势必会对森林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2陕南地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2.1增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人类正常生活与生存的重要条件,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森林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森林本身也具有防风固沙、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等多种作用;森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因此,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破坏森林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除了要增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外,政府要出台相关具有法律效应的政策,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确保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构建工作规范实施。2.2开展综合性的生态环境治理相关部门要对陕南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在交通基础设建设、矿山开采、景区开发、移民搬迁、林木采伐和退耕还林等各个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遏制并坚决打击违法采伐林木、露天开矿、毁林开荒行为,才能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2.3进一步加强陕南天然林保护天然林具有十分珍贵的木材资源与动植物资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不仅对于保护珍贵木材及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发挥森林长远而持久的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样意义重大。为此,相关部门要采取果断措施,切实保护好天然林资源,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陕南地区天然林面积约占全区域面积的45.1%,为陕西之首。直面秦岭南麓天然林现状,当地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必须要保护好这片绿色宝库。当地政府应与公安、农业等部门开展综合执法,严厉打击天然林区进行矿山露天开采、违法垦荒种地、乱采乱挖等行为,严防水土流失,避免天然林再次遭到破坏。同时,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天然林要及时进行生态修复,让天然林在生态环境中发挥其作用。2.4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植树造林能够增加森林面积,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当地政府应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植树造林,扩大林区面积和山林资源,提高增加森林覆盖率,发挥森林绿化美化家园的作用。2.5大力实施人退林进、人退水清工程陕南地区的“退林进人退水清”工程,为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提供了样板和宝贵的经验。据《陕西日报》在2020年12月的1篇报道:经过5年多的生态移民搬迁,陕西省陕南地区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年均治理水土流失2400km2、植树造林8.4万公顷,植被覆盖率比5年前提高了4.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陕南3市共投入资金651.6亿元,累计完成移民搬迁35.8万户126万人,其中,生态搬迁3.75万户13万人,使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