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4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4页XX县区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落实省产业集聚区工作会议精神和突出培育产业集群的科学决策,加强科学规划,促进产业升级,形XX县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优势,促使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XX县区产业集聚区在认真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确定了主导产业并制定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一、XX县区产业集聚区概况和主导产业XX县区产业集聚区是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其依托XX县区区位、社会、人力、自然、成本、环境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科学进行用地规划,合理组织内外交通,不断完善功能配套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了一个以工业生产为核心,配有物流、相关商业设施和居民生活设施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共入驻企业62家,累计完成投资总额18.835亿元,从业人员28000人,实现税收5500万元,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后劲。根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产业发展现状,现把轻纺加工业确定为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区内轻纺企业主要有利来针织、荣田针织、集美服饰、中兴羽绒、佰丝佳服饰、源帛服饰、浩龙服饰等。二、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省、市“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用更加完善的思路制定轻纺加工产业长期发展计划,分阶段落实发展任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高标准发展轻纺加工业,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优势水平。(二)发展目标坚持“整体抓优化、骨干抓壮大、龙头抓跨越”的原则,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做好轻纺加工产业的发展规划编制,培育优势突出、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轻纺加工产业集群。(三)具体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成立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轻纺类产业集群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有关政策以及重大问题的组织、协调和处理。2、落实扶持政策。对入驻的轻纺加工企业优先保障项目用地,优惠工业用地价格,实行税收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轻纺加工产业建设,对于发展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发展后劲足的企业优先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对纳税净增较大的轻纺加工企业法定代表人给予奖励;协调银行、工信、工商、商务、环保等部门形成合力,积极支持轻纺加工产业的发展;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向轻纺加工企业倾斜。3、加快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强力实施“四个带动”,加快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一是根据轻纺加工行业的发展特点,制定扶持措施,支持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对内强强联合,对外靠大联大,使产业资源向行业龙头企业集中,推动轻纺加工产业整合;二是争取新上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壮大轻纺类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提高产业经营水平。四是立足人力、社会、自然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延长产业链条。4、开展针对性招商。结合我县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按照“走出去”主动出击和“请进来”考察合作的工作思路,坚持“引龙头、带配套”和“抓配套、引龙头”的产业招商策略,确定苏杭一带为招商重点,大力开展针对性招商。在开展招商引资时,优先引进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企业;在企业入驻时,做好企业用地规划,对关联度高的企业实行就近入驻,加大产业链条的衔接、延伸,实现资源共享。5、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建立政府投入机制。以县财政投入为主体,统筹相关部门政策手段,形成共同扶持轻纺加工产业集聚发展的合力。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轻纺产业发展。积极向银行推介轻纺加工重点项目,引导银行加大对企业的非政策性贷款。三是通过投融资平台和中小企业担保平台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轻纺产业集聚建设,加快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6、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鼓励轻纺加工企业创建名牌,加速形成服装产品的品牌优势。对获得国家或省级品牌、龙头产业、质量体系认证,产品专利技术、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目录的企业给予奖励。对现有名牌产品,要加大宣传,重点发展,保持优势,做强做优品牌。7、搭建劳动力市场。针对轻纺加工企业用工需求大的现状,依托我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构建劳动力市场:做好不同类别人员登记工作,建立规范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储备库;对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话、led等方式,定期发布招工、就业、培训等信息,搭建服务平台,确保信息畅通;定期举办培训班,免费为求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县乡村三级联动和乡镇对口帮扶;举办现场招聘会,实现用工和就业的有机结合。8、提供优质服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