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文艺心理(xīnlǐ)学是一门运用心理(xīnlǐ)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文艺心理(xīnlǐ)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揭示文艺创作及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心理(xīnlǐ)机制,更深入地认识文学艺术的内在奥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文艺心理(xīnlǐ)学可谓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论的学习,从总体上了解文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与研究对象;把握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构架与学科特征;初步了解文艺心理学的学习方法(fāngfǎ);从而对文艺心理学这门专业基础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本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并不多,重点在于理解贯通。文艺心理学总论(第一章)哲学家康德:美学、文艺学研究中的心理学方法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他相信审美判断中存在有一种“先验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却是他那个时代的心理学未曾触及到的。美学家科林伍德:心理学对伪美学的贡献是巨大的,而它对真正美学的贡献等于零。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就心理活动及其机制的有意识和系统化的理论而言,心理学对艺术(yìshù)不是必要的,心理学本身也没有艺术(yìshù)上的价值。▲寻找共通点文学活动可以被看作一种心理现象,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就总是(zǒnɡshì)一个合乎逻辑的必然存在。▲利用人类的智力成果一方面,“人文化”宇宙,消解“物理的”和“心理的”之间的截然界限。另一方面,人类对自身的探索:“向内转”。美国著名文艺学家里恩·艾德尔:文学和心理学日益抹去了它们之间的疆界。勃兰兑斯:文学,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就是研究灵魂的历史。十九世纪晚期以来,一个优秀的诗人或小说家所提供的人文方面的、心灵方面的知识往往比一个心理学家所能提供的还要丰富,而在某些心理学流派中,心理学的知识也已经开始在文学创作中直接结出累累硕果。文学与心理学的相互渗透,使“文学心理学”作为(zuòwéi)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展现出诱人的魅力。■文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反思文艺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缺了心理层面的审视,文艺将是什么模样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揭示文艺创作及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更深入地认识文学艺术的内在奥秘(àomì),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文艺心理学可谓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文艺(wény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家的人格心理(xīnlǐ)(创作心理(xīnlǐ))■艺术文本的心理(xīnlǐ)蕴涵(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中的心理(xīnlǐ)活动)■艺术欣赏、接受与批评的心理(xīnlǐ)规律(艺术家、作品与受众三方互动之心理(xīnlǐ)机制)■文艺活动的社会、民族、文化心理(xīnlǐ)同时,文艺心理(xīnlǐ)学还要研究文艺、审美活动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心理(xīnlǐ)等一系列课题。二、文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一)西方古典文艺心理理论与审美实践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旁观”说——柏拉图:“迷狂说”——亚里士多德:“净化(jìnghuà)说”古罗马时代朗吉努斯:想象和情感17、18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想象、情感和美感——夏夫兹博里的“内在感官”说——休谟的“同情”说德国古典美学:康德:想象力——黑格尔:想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想象,情感(二)西方近代心理学诞生以来的文艺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成果19世纪末期(美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变)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审美体验(tǐyàn),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德国学者屈耳佩:审美观照与利害无关//瓦伦丁:审美主体—客观型、心理型、联想型和性格型英国心理学家贝里尼:“唤醒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xīnlǐ)学转向)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直觉表现说美国自然主义美学家桑塔耶:“美是一种客观化的快乐”德国美学家、心理(xīnlǐ)学家立普斯:“移情说”瑞士心理(xīnlǐ)学家、美学家和语言学家布洛:“心理(xīnlǐ)距离”说德国生物学家、美学家和心理(xīnlǐ)学家谷鲁斯与浮龙•李:“内摹仿说”德国心理(xīnlǐ)学家闵斯特堡:“孤立”说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无意识、性、人格结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精神分析学:集体无意识奥地利心理家阿德勒:“自卑情结”动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主义(zhǔyì)与马克思主义(zhǔyì)糅合在一起,认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爱欲活动;另一代表人物弗洛姆: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合作,克服弗洛伊德理论中非社会性和泛性欲论的缺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