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1978年底,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民主与法制建设(1)刘少奇等案平反,(2)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练习1.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促进“第三次巨变”的领导人是()A.孙中山B.毛泽东C.邓小平D.胡锦涛2.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一国两制”的构想D.三个代表思想3.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4.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为纲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5.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6.1978年被称为“中国命运大转折”的一年,这一“大转折”指的是()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第9课改革开放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实验省:安徽。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最早)、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1988年海南(最大))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3、国企改革(1985年)(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练习7.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A.广州B.深圳C.厦门D.上海8.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A.沿海经济开放区B.沿海开放城市C.经济特区D.内地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A.深圳、上海浦东B.珠海、香港C.汕头、澳门D.深圳、厦门10.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着眼于()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D.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11.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下列流行语与时间对应不正确的是()A.大跃进——20世纪50年代后期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60年代C.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D.北京奥运——21世纪初12.右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开展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3.江西省永丰县潭城乡龙洲村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下列哪一时期刷写的?()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改革开放初期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部署:分三步走。四、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