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李商隐《锦瑟》的分析一、图形背景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早在一个世纪前就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首先提出,后由心理学家用来分析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在观察周围环境时,人们倾向于把所关注的物体作为知觉上凸显的图形,而把周围环境作为背景,即突显原则。经过各理论家对图形背景理论的丰富与拓展,如今,图形背景已经淡化了具体事物的外衣,它们所各自代表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从具体事物到抽象事物,甚至是思想、意境等也可分别对应到图形和背景上。Stockwell认为,阅读是影像和背景不断形成的过程,是不断产生令人震撼的形象和回声的过程,文学的语篇特征,含义和联想正式建立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之上。(刘立华、刘世生:2006)诗歌之所以感人且让读者产生共鸣,与诗歌本身所提供的图形背景的建立与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二、锦瑟:通过意象叠加方式体现图形背景通过意象叠加方式体现图形/背景关系主要是根据联想特征中空间大小、突显性、依赖性决定。(梁丽、陈蕊,2008)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令前三句全部为名词,没有一个动词和介词,通过几个意象的叠加,构成了一副画面。前三句中,“瘦马”为图形,其余的“枯藤、老叔、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均沦为背景。后两句,夕阳西下,黄昏将至,“断肠人”依然在“漂泊”。人物相对于整个环境成为图形,而前面所有环境均为背景。众多密集意象的使用表达了李商隐的无题诗意象丰富、意境幽远、情感浓郁,锦瑟作为李商隐无题诗的代表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由于本文意象繁多,意境深远,主旨众说纷纭,因而笔者仅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解读文本本身。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二字一下抓住读者的注意,成为上一句的图形。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上句将“蚌蛤尾珠,与月盛虚”、“沧海遗珠”及“鲛人泣泪成珠”等典故糅合在一起,可见锦瑟五十弦的悲哀、庄周梦蝶的迷茫、杜鹃啼血的苍凉、月明珠泪的凄清、良玉生烟的虚幻,这些典故与意象的叠加勾勒出整首诗朦胧与悲凉的大背景。尾联的“此情”相对于“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成为重点,即图形,诗人前面描绘的众多意象,勾勒出的大背景均是用来突出“此情”。而“惘然”相对于整句,乃至整首诗来说均是关键,是整首诗的图形。“惘然”即是怅然若失,难以言说。一切皆是虚妄,所有的感情,追忆也罢,感伤也罢,希冀也罢,所有的痛苦与焦虑,迷茫与悲凉,都是难以言说,这二字也是对全诗情感的总结。三、结论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意象众多,纷繁复杂。图形背景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