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7年青岛市莱西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考生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请将第Ⅰ卷试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试题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第Ⅱ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为闭卷题,考试时间为50分钟。考试期间要求考生独立完成,不得翻看任何书籍、资料。2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中餐”中的稻米和粟米是我国先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这些先民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B、北京人山顶洞人C、大汶口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22、我国历史上丞相官职的设立和废除的时期分别是在()A、秦朝元朝B、唐朝明朝C、秦朝宋朝D、秦朝明朝23、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始于,清朝时设置,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A、西汉宣政院B、元朝伊犁将军C、元朝驻藏大臣D、唐朝安西都护府24、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详细介绍,此书的作者是()A、徐光启B、李时珍C、宋应星D、徐霞客25、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D、南方相对稳定利于生产发展26、近代化就是经济实现工业化,政治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27、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延生B、中华民国成立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D、蒋家王朝覆灭2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翻过雪山B、吴起镇会师C、会宁会师D、遵义会议的召开29、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伟大意义的认识中最深刻的是()A、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B、它对争取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C、它使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D、它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30、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事件是()A、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C、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D、1958年总路线提出31、读下图,这两面区旗的升起说明()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②“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的可行的③这两个地区终于成为中国的一部分④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德国把2005年定为“爱因斯坦年”,以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下列与其有关的成就是()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创立生物进化学说C、提出相对论D、提出太阳中心说33、拿破仑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最主要措施是()颁布《法典》B、发动对外战争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D、发动政变加冕称帝35、20世纪末期,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C、稳定的政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D、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本卷为开卷题,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期间要求考生独立完成,但可翻看自己携带的有关书籍、资料。55、识图回答问题(6分)(1)图一是哪一历史人物?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2)用一句话概括图二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3)图二人物的哪一做法对图一人物的思想带来了怎样的历史地位?(4)毛泽东曾在一首词中评价过与图二人物同样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们都是谁?5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传教士、京师大学堂总教司丁韪良脱下道袍,背上步枪,也跑去参加镇压义和团和抢劫的活动。材料二、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远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请回答:(6分)(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发生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的后果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三的信息,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导致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哪两大事件实现了材料三中所说的中美关系正常化?57、从历史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凡对外开放就会促进社会进步,反之,则会延缓或阻碍社会的发展。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9分)(1)列举我国历史上中外交往的典型史实。(2)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