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浙江省内部使用《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真题题库标准卷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张某晚上牵着狗散步,路过的顾某(3岁)贪玩,用小石头击打狗,致使狗挣脱绳索并咬伤顾某,当时顾某父亲正在给朋友打电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张某应负全部责任B:张某和顾某父子都要承担责任C:顾某有重大过失,应由顾某父亲负全部责任D:顾某父亲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应负全部责任答案:B2.我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A:故意犯罪B:不可抗力C:意外事件D:过失犯罪答案:D3.李某租用张某的库房一年,并与之签订合同,但从合同规定的交付租金日起,李某就拒付张某租金,若张某对其起诉,诉讼时效期间为()。A:3年B:1年C:6个月D:2年答案:B4.甲外出打工,挂念家中老母,于是在乙商场购买了一部全新手机,赠与了其母亲的邻居丙,并要求每周用此手机与母亲通一次话。不料,数月后,丙用此手机打电话时,手机电池发生爆炸,将丙炸伤。丙的损失应由谁负责?()A:乙B:甲母C:甲D:丙答案:A5.下列行为属于要约的是()。A:患有严重精神病的贾某向王某声明家里有一台电视,并以500元的价格出售B:甲公司在某报纸上发布招标说明书C:甲在电视上做广告,出售一台二手洗衣机,广告中注明:“本广告所载商品售予最先支付现金的人。”D:小明对小王说:“我打算卖掉祖母传下来的一对手镯。”答案:C6.收藏家金某向画家李某购买了一幅画,金某在对该画享有展览权的同时,还对该画享有()。A:改编权B:物权C:出租权D:抗辩权答案:C7.下列机构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A:某人事局B:海尔集团公司C:某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D:宋庆龄基金会答案:C8.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应属于夫妻一方财产的是()。A:丈夫婚前购买的房屋一套B: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的生产或经营收益C: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的知识产权收益D: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的中奖所得答案:A9.甲已婚,与乙女发生婚外情,并在外同居。甲去世前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产留给乙,乙因此与甲妻丙诉讼,法院判乙败诉。关于本案,下列有关民法基本原则的表述7错误的是()。A:具体法律规则在适用中出现问题时,可以适用一般法律规则B:意思自治原则是有限制的C: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冲突时,公序良俗原则优先D:意思自治原则并不能支持甲立遗嘱将遗产给乙的行为答案:C10.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按照合同和其他合法方法取得财产的,其财产所有权什么时候开始转移?()A:从一方交钱时B:从财产交付时C:从合同签订时D:从双方当事人认可时答案:B11.甲购买了乙的一辆二手车,甲付清了全部货款,乙让甲直接把车开走,二人还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甲开上此车回家的途中,不料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发生毁损。请问,下列说法哪个正确?()A:甲和乙之间的买卖合同未生效,因为双方没有办理车辆过户手续B:甲没有取得该车的所有权,因此有权要求乙返还车款C:乙没有与甲一起去办理过户手续,应承担部分民事责任D:甲已取得该车的所有权,应自己承担损失答案:D12.刘某是精神病患者,在其妻的陪伴下外出散步,顽童甲前来戏弄,刘某受刺激追赶,其妻竭力阻拦无效,刘某将顽童甲的头打破。甲的医疗费应当()。A:主要由刘某之妻承担,但甲的监护人也应承担B:完全由甲的监护人承担C:完全由刘某之妻承担D:主要由甲的监护人承担,刘某之妻也应承担答案:A13.甲公司铺设管道,在路中挖一深坑,设置了路障和警示标志。乙驾车撞倒全部标志,致丙骑摩托车路经该地时避让不及时而驶向人行道,造成丁轻伤。应由谁承担对丁的损失的赔偿责任?()A:丙B:乙C:甲公司D:无须赔偿答案:B14.下列选项中,属于无因管理的是()。A:自费将因受伤而昏迷的路人送医院救治B:参加志愿者活动C:误将他人的牛当自家的饲养D:将他人抛弃的病羊领回家饲养答案:A15.沿着溪边再往前走,走过两户农家乐,山脚边有一条初步成形的游步道。拾级而上半山腰,一个观景台正在建设中,从这里________,整个下姜村美景尽收眼底。A:雄视B:凝望C:远眺D:俯瞰答案:D16.在清朝(),清廷颁布谕旨:“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最终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