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原理荧光的产生大多数分子在室温时均处在电子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当物质分子吸收了与它所具有的特征频率相一致的光子时,由原来的能级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或第二电子激发态中各个不同振动能级(图1a、图b)。其后,大多数分子常迅速降落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albums/1669409/1669409/0/0.html#0$c9bdddce3af3413f92457ee8"荧光分析能级,在这一过程中它们和周围的同类分子或其他分子撞击而消耗了能量,因而不发射光(图1c)。分子在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停留约10-9秒之后,直接下降至电子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此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所发生的光即是荧光(图1d)。某些荧光物质分子在降落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通过另一次无辐射跃迁降落至亚稳的三重线态,又受到热激活作用再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个振动能级,最后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降落至电子基态而发出荧光。这种荧光因受激发光至发生荧光的时间较长,故称为迟滞荧光(图1e、g、h)。产生荧光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是该物质的分子必须具有能吸收激发光的结构,通常是共轭双键结构;第二个条件是该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荧光效率。所谓荧光效率是荧光物质吸光后所发射的荧光量子数与吸收的激发光的量子数的比值。荧光光谱和荧光激发光谱使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保持不变,而让荧光物质所发生的荧光通过发射单色器照射于检测器上,调节发射单色器至各种不同波长处,由检测器测出相应的荧光强度,然后以荧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即为荧光光谱,又称荧光发射光谱。让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荧光物质使之发生荧光,而让荧光以固定的发射波长照射到检测器上,然后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绘制的图即为荧光激发光谱,又称激发光谱。紫外-可见光区荧光的产生,是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至电子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所致,而与荧光物质分子被激发至哪一个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2083.htm"能级无关。因此,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的波长无关。物质的吸收光谱的第一吸收带的形状,决定于第一激发态的各个振动能级的分布情况。跃迁的两个能级之间的差距越大,吸收峰波长越短。荧光光谱的形状决定于电子基态振动能级的分布情况。电子基态的振动能级越高,两个能级之间的差距越小,则荧光峰的波长越长。电子基态和第一电子激发态中能级的分布情况是相类似的,所以,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形状相似,但却呈镜像对称关系。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albums/1669409/1669409/0/0.html#0$80cb39dbb6fd5266ac696989ab18972bd50736e8"蜗细胞免疫荧光分析溶液的荧光强度溶液的荧光强度与该溶液的吸光强度及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有关。对于某一荧光物质的稀溶液而言,每一平方厘米的截面上的荧光强度F可用下式表示:式中φ为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I0为每秒钟每平方厘米上入射光的强度;ε为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c为荧光物质的浓度;l为样品池的厚度。由上式可见,在入射光强度与液池厚度不变的条件下,某一荧光物质的稀溶液(εcl≤0.05)的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溶液的荧光强度还受到溶剂、溶液温度和pH值的影响。溶液的荧光强度还会因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而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猝灭。文章由http://www.vip400.cc/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