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加热输送管道的工艺计算含蜡原油的特点是含蜡量高、凝固点高、低温下粘度高、高温下粘度低。如大庆原油,凝固点为28~32℃,50℃运动粘度约为20~25×10-6m2/s,胜利含蜡原油的凝固点为23~32℃,50℃运动粘度约为80~90×10-6m2/s。稠油的特点是凝固点低,通常低于0℃,但粘度很大,如孤岛原油凝固点为-2.3~4.9℃,50℃运动粘度约为2000×10-6m2/s。除此之外,还有粘度超过20000×10-6m2/s,甚至于高达1000000×10-6m2/s的超稠油。在管道输送中通常用凝固点或倾点作为衡量油品流动性的指标。倾点(Pourpoint)是指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凝点(Freezingpoint):指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油面不再移动时的最高温度,都以℃表示。由于测量方法的不同,同一油品的凝点和倾点并不完全相等,一般倾点都高于凝点2~3℃,但也有例外。我国常用常用凝点,国际上一般用倾点。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我国也开始采用倾点来衡量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原油的高含蜡、高凝固点和高粘度给储运工作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易凝高粘原油,不能直接采用前面讲的等温输送方法,必须在输入管道前采用降凝降粘措施。加热输送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即将油品加热后输入管路,提高油品温度以降低其粘度,减少摩阻损失,借消耗热能来节约动能。这一章我们将来讨论热油输送管道的工艺计算问题。第一节热油管道的温降计算一、加热输送的特点在热油沿管道向前流动过程中,由于油温高于管道周围的环境温度,在径向温差的作用下,油流所携带的热能将不断地向管外散失,因而使油流在前进过程中不断地降温,引起轴向温降。轴向温降的存在,使油流的粘度在前进过程中不断升高,单位管长的摩阻逐渐增大,当油温降至凝点附近时,单位管长的摩阻将急剧升高。故在设计管道时,必须考虑:需将油流加热到多高的温度才能输入管道?当油温降到什么温度时需要建一个加热站?像等温管那样,热油管也设有泵站,沿线的加热站和泵站补充油流的热损失和压力损失。与等温管相比,热油管道的特点是:二、热油管道沿程温降计算设有一条热油管道,管道计算外径为D,周围介质温度为T0,总传热系数为K,输量为G,油品的比热为C,出站油温为TR,加热站间距为LR。对上式积分:温降曲线的特点:由图可知:考虑摩擦升温时的轴向温降计算令:在上式的推导中,水力坡降i取定值,实际上热油管的i沿线是变化的。计算中可近似取加热站间管道的平均水力坡降值。2.温度参数的确定含蜡原油的温度在凝点附近时,粘度(表观粘度)温度曲线很陡,而当温度高于凝点30-40℃时,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而且含蜡原油管道常在紊流光滑区运行,摩阻与粘度的0.25次方成正比,高温时提高温度对摩阻的影响较小,而热损失却显著增大,故加热温度不宜过高。⑵加热站进站油温的选择3.轴向温降公式的应用⑵运行中计算沿程温降,特别是计算为保持要求的进站温度TZ所必须的加热站出站温度TR。⑷运行中反算总传热系数K值反算K值的目的:4、油流过泵的温升对于扬程为600m,ηp=70%的离心泵,原油经泵的温升约为1℃。如东临线各泵站的泵搅拌温升约为0.8~1℃。三、热力计算所需的主要物性参数Ⅰ区:Ⅱ区:2.导热系数3.粘度式中:四、热油管道的总传热系数K在稳定传热的条件下,其热平衡关系可表示为:λi—与上述各层相应的导热系数,W/m℃传热学上常用单位管长上的传热系数KL。KL与K的关系为:KL=KπD,W/m℃。从而得到:对于不保温的大口径管道,如忽略内外径的差值,则总传热系数K可近似按下式计算:1、油流至管内壁的放热系数α1的计算2、管壁的导热3、管外壁至大气的放热系数α2a式中4、管外壁至土壤的放热系数α2式中:在输油管道的各层热阻中,管内油流至管内壁的对流放热热阻占的比例很小,不到1%,钢管壁的热阻占的比例更小,这两项热阻通常可忽略不计。对于埋地不保温管道,防腐绝缘层的热阻约占10%左右,管外壁至土壤的放热热阻约占90%左右。保温管道的热阻主要取决于保温层的热阻。由于计算埋地管道的总传热系数时要用到土壤的导热系数,而土壤的导热系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导热系数相差很大,故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不采用上述公式计算管道的总传热系数,而是根据已有管道反算得到的总传热系数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