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环境新闻与环保预警环境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很多研究领域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于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的新闻报道也逐渐成为大众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界对环境新闻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白锋哲(2002)分析了媒体环境新闻报道在公众中的作用,归纳为传播绿色观念,增强自律意识;运用法律法规开展舆论监督,加强他律;倡导通过经济杠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林涵(2020)认为环境新闻报道对于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有着强烈的警示作用,同时具有对环保部门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程少华(2020)则认为在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势下,围绕资源和环境这两大问题,新闻媒体应该发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既要对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揭露,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又要对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加以弘扬,鼓舞人们的斗志,让公众看到环境保护的希望所在。环境新闻在公众中的作用,在学界和社会上基本得到了一致认同,也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舆论保障。本文以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为例,检索并列举《人民日报》1957年至今的相关新闻报道,从中初步探讨大众媒体报道与应用型科学研究的关系及对实践工作的预警作用。警示作用:新闻报道是环境科学界的瞭望哨首先,我国公众对于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并不是从科学界开始。1957年《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已经提出了室内环境污染的问题。虽然当时还没有提出污染这个名词,但我国新闻媒体对于室内环境问题的着眼点已经从传统的卫生大扫除,开始向关注污染问题转变。《人民日报》1958年4月26日第6版关于苏联设计出空气离化器,使空气清新的报道,同样是对于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然而遗憾的是,科学界并没有把握住这一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研究方向,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于对燃料燃烧导致的室内环境污染和相关疾病的重视,才和国外科学家一同开始相关的科学研究,如对云南宣威地区室内燃烧所导致肺癌发病率的研究等。新闻媒体的报道由于从群众中来的特点,触觉敏锐,往往能够首先察觉生活出现中的新问题,抓住生活中的科研方向,如同站在船头的瞭望哨,这对于环境科学的发展与环保预警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帮助。其次,关于室内装修污染问题的报道,也是新闻界先于科学界。1989年2月19日《人民日报》第8版一篇《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严重》的介绍性新闻,首次关注了装饰材料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而此时国际上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科学研究,研究进展也在《人民日报》1990年3月11日第7版的《新房内的空气污染》一文中进行了报道。造势作用:形成舆论热点和研究氛围如果上世纪50年代关于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报道,能有如今的力度,必能在社会上形成舆论热点,从而引起科学界的充分重视,进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虽然,我国科学界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了相关研究,但是由于国内新闻报道力度依然较弱,没有形成舆论热点,因此环境科学界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形成热点。直到由于公众中装修导致健康受损的事件频繁发生,2002年后新闻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力度再度加强,从而相应增强了环境科学的研究力度。而2002年10月,国家酝酿出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消息被报道,到2002年12月正式出台,并于2020年3月1日起实施,形成了2020年新闻界对装修导致室内环境污染报道的高峰。从这里可以看出,新闻舆论的造势作用,对于形成应用型学科的科研气氛,促进学科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型学科必须基于人民需要,才有发展空间,而新闻报道的热点,正是人民需求的集中体现。但是新闻舆论热点对于科研也有负面影响,主要是导致学界一拥而上、重复工作,做了很多表面文章,形成泡沫繁荣的局面,而影响了科研向深度发展的进程。传递作用:环境危险度告知环境危险度告知,是环境危险评价和管理体系中的四大要素之一,新闻界在这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室内环境污染问题领域,新闻媒体报道同样起到了这个信息传递的作用,把科学界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的危险度及其预防情况告知公众,使环境科学研究真正成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应用型研究学科。《人民日报》1993年7月18日第7版《居室空气要清新铺设地毯宜谨慎》,2001年11月8日第6版《法专家提醒注意室内放射性污染》,2020年7月20日第5版《如何防范儿童房污染》等报道,都起到了环境危险度告知的信息传递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新闻报道对于环境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对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要做好这一点,必然要求从事环境新闻报道的记者和编辑,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专业素养,要关注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善于发现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新闻话题,这样才能在科学界和大众之间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促进作用: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