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市交通运输局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4〕12号)和《2014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淮府办秘〔2014〕4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常态化管理为适应新形势下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要求,更好地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与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我局及时调整充实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聂有侠任组长亲自抓,办公室、监察室、信息中心负责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形成了分管领导主要抓,各部门具体承办的良好格局。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政务公开工作,落实经费、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二、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为了增强政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确保政务公开取得实效,我局遵循“全面、及时、准确、规范”的要求,完善《xx市交通运输局政务公开目录》,依法及时公开交通运输政策和法规规章、管理制度、主要业务流程、办事程序和监督投诉办法等重点内容。按照《xx市交通运输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规定》,依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做到该保密的保密,该公开的公开。补充完善了《xx市交通运输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xx市交通运输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规定》等制度,严格实行主要领导签字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有章可循的工作格局。12三、畅通公开渠道、实现全面公开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在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网站等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务公开新形式、新渠道,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一是积极开展“信息化平台提升年”活动,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开通政务微信公众账号,运用新媒体开展政务信息服务、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促进政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影响。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及时公开政务信息。二是全面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强化全局公开意识,主动、及时、准确、全面公开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和办事公开信息,切实落实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知晓,权为民所使用,权为民所监督,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三是加大重点工作公开力度。及时公开行政权力运行信息、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支出、招投标等重点工作,突出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重要事项,从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加以公开。及时、规范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定期在政务公开平台公布。四是实行一站式政务服务。将服务大厅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和窗口,规范窗口设置,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操作流程,对办事流程、办事标准依据进行公开。五是拓展政务公开载体建设。认真做好“政风行风热线”、“市长公开电话”、“中安在线”和“市民心声”等社会公众网上咨询回复办理等工作,积极正确引导群众有序参与行政决策,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制度性文件都要实行预公开制度,广泛听取、充分吸收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或公布意见采纳情况。全年共回复办理市民心声、市长公开电话、中安在线、政风行风热线及局网站在线回复898次,接受群众监督,反馈率、整改率达100%。2014年我局共在门户网站、市政府政务公开平台公开发布新闻动态信息100余条,保证了政务信息的实时公开,全文电子化率100%,使群众直接上网就可以了解相关的交通信息。四、推进公权透明运行,深化政务公开一是认真开展了行政职权目录编制和行政职权流程图编制工作,进一步梳理完善,并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和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二是加强推进行政审批有关信息的公开。将审批范围、审批条件、办事流程、申报材料、办结时限、收费项目和标准、申请表格获取方式、咨询投诉电话等有关信息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和单位网站向社会公开,着力构建“阳光审批”。三是加强推进机关内部公开。建立机关干部职工参与机关建设和管理的内部公开机制,提高机关内部管理的透明度。将财务、政府采购、人事任免、考核等信息在局内公示栏内公开。五、强化考核监督,落实政务公开一是不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实行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齐抓共管,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管理机制。将政务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综合进行检查、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二是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将政务公开培训列入年度计划,积极开展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