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川大学华西青羊校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学复习题(适用于2012级临本、护本、药本)备注:请各位同学在自学本课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复习试题,HYPERLINK"mailto:并将答案在2012年3月15日前发至邮箱:qymakesi@126.com"并将答案在2012年3月15日前发至邮箱:qymakesi@126.com请各位同学发送答案时务必写上本人姓名、年级、专业、学号。此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计算平时成绩的依据。单项选择题1.新事物所以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最根本的原因是A.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比旧事物后出现B.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C.新事物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2.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并且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新事物的力量开始是弱小的,发展方向是不明确的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C.对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3.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任何知识都是无法学到手的。这说明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量的积累比质的变化更重要C.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过程D.学习知识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4.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A.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B.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5.下列名句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之C.牵牛要牵牛鼻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6.不论人的感觉或人的思维,不论正确的认识或错误的认识,不论人们对现实的感受或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A.都是人的意识B.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C.都是根源于物质的D.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7.我国有古诗曰:“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8.“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表明A.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B.矛盾双方都有其共同之处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D.矛盾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9..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上了转化②外因起了决定性作用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④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发生了转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10.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是因为A.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B.意识只有部分内容来自人脑C.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产物D.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11.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籍空气,它永远不会飞翔高空。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籍事实,就永远不会飞起来。”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科学家需要空气才能工作B.没有空气鸟儿不能飞翔C.意识依赖于物质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1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益联系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D.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又不能任意消灭联系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理是:A.一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C.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要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D.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4.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认为:“乌鸦叫丧,喜鹊报喜”,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原理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15.娃哈哈集团十分注重市场调查,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偏食问题“对症下药”,设计新的配方,推出了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这一材料所蕴含的辩证法的道理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B.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是否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