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背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山西省应县《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背200题【A卷】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甲是某巨星的私生子,某报未经甲的允许报道了此事,使甲受到该明星“粉丝”的围观,并被人肉搜索,给甲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该报的行为()。A:侵害了甲的名称权B:侵害了甲的姓名权C:侵害了甲的名誉权D:如实报道,没有侵权答案:C2.下列不能作为质权标的的是()。A:股票B:专利权C:土地使用权D:提单答案:C3.李某8岁的儿子小勇平时非常调皮,经常用石头砸坏别人的东西,攀摘花草树木等。一日,当小勇在家门口玩耍时,遇见刘某用三轮车拉着镜子。邻居王某见状说:“你敢不敢把那个镜子砸碎,敢的话就算你厉害。”小勇听完当即就拿起石头砸过去,结果致使价值6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另一日,小勇在学校上自习课时与同学小雷发生争执,并将小雷的手臂打伤,小雷治伤花去医药费1000元。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答案:B4.有一个仓库失窃。有甲乙丙丁四个人。甲说:我当时在外地,所以不是我偷的。乙说:是丁偷的。丙说:是乙干的,我看到他进了仓库。丁说:乙诬陷我。A:乙是小偷B:甲是小偷C:丙是小偷D:丁是小偷答案:B5.下列有关名誉权和荣誉权的不同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取得方式不同B:与荣誉权不同,名誉权没有表明民事主体在社会中的信誉与评价C: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客体内容不同D:荣誉权具有专属性,名誉权具有普遍性答案:B6.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到白头,几人能看透。红尘呀滚滚,痴痴呀情深,聚散总有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追随。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A:看破红尘,玩世不恭,超然物外B:摆脱束缚,活得洒脱,争取美好人生C:自由自在,放荡不羁D: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答案:B7.甲、乙、丙三人在单位顶层露台饮酒,酒醉后一起将空酒瓶往楼下扔,恰好其中一个瓶子砸伤路人丁,但无法查明是谁扔的酒瓶。丁应向谁请求赔偿()。A:只能向丙请求赔偿B:只能向甲请求赔偿C:有权请求甲、乙、丙承担连带责任D:只能向乙请求赔偿答案:C8.在清朝(),清廷颁布谕旨:“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最终废止。A:乾隆年间B:康熙年间C:嘉庆年间D:光绪年间答案:D9.李某与方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期间,李某欲购买该租赁房屋,该房屋所有权人方某表示同意,该房屋所有权自()时转移。A:该房屋租赁合同到期B:该房屋租赁合同生效C:办理该房屋过户登记手续D:李某占有该房屋答案:C10.担保物权人在其全部债权受清偿前,可以就担保物的全部行使权利,这体现的是担保物权法律属性中的()。A:不可分性B:从属性C:物上代位性D:优先受偿性答案:A11.根据《合同法》第167条的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此处的“分期付款”是指买受人将应付的总价款在一定期间内至少分()次向出卖人支付。A:二B:四C:五D:三答案:D12.李某8岁的儿子小勇平时非常调皮,经常用石头砸坏别人的东西,攀摘花草树木等。一日,当小勇在家门口玩耍时,遇见刘某用三轮车拉着镜子。邻居王某见状说:“你敢不敢把那个镜子砸碎,敢的话就算你厉害。”小勇听完当即就拿起石头砸过去,结果致使价值6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另一日,小勇在学校上自习课时与同学小雷发生争执,并将小雷的手臂打伤,小雷治伤花去医药费1000元。A:王某和李某共同承担B:小勇承担C:王某承担D:李某承担答案:C13.普通合伙企业中,新合伙人入伙,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应当经()。A:2/3以上合伙人同意B:1/2以上合伙人同意C:全体合伙人同意D:1/3以上合伙人同意答案:C14.某快递公司开具的快递单上印有“投递物丢失,概不负责”的条款。该格式条款()。A:有效B:效力待定C:可撤销D:无效答案:D15.甲的母亲去世后,甲的父亲将住宅独自占用。甲对此非常不满,遂停止向无劳动能力的父亲提供生活费。其父将甲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甲每月向其父提供生活费10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