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8/NUMPAGES8从河南暴雨,聊聊互联网巨头们真正该做的事儿编辑导读:这段时间,河南暴雨牵动着大家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次支援河南的过程中,互联网巨头们也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聊聊互联网巨头们真正该做的事儿,希望对你有帮助。上周写的PEST方法论大家看了没有?这才没过几天,方法论里提到的P(Political,政治/政策环境)就连续好几个大重磅,上周发布的教育培训相关政策让某些教育股市值直接跌掉六七成(没想到还能再跌);外卖小哥、滴滴司机相关的保障政策也发布了,也和学姐在文章里推测的差不多。今天就不凑热闹去聊什么教育、内卷之类的话题了,来讨论点互联网能做得有社会价值的事儿。最近的河南暴雨受灾,虽然热搜已经没有相关话题了(左图),但灾难其实还没有过去,河南卫辉的水位还在不断上涨(右图)↓相信很多互联网的小伙伴和学姐一样,上周在崩溃(担心河南)和感动(很多感人的救援故事)的情绪中反复横挑。冷静之后,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互联网企业除了捐款捐物资之外,是否还有更多能做的?在救灾过程中,互联网产品是否能起到更大的作用?是否可以让救灾更高效?学姐觉得巨头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先来回顾下目前在救援过程中,现有的互联网产品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其中的数字还是挺令人震撼的。反应最快的就是微博了,7月20号下午大家还在悠闲地吃某个男明星的瓜,突然就出现了很多暴雨相关的视频和热搜,当时甚至河南当地的电视台还没反应过来,还在播抗日神剧,晚上被网友们提醒才开始播救灾情况。随后暴雨相关马上霸屏了热搜,网友们纷纷转发求助贴,希望能帮助到灾区的小伙伴,“河南暴雨互助”这个微博超话也有超过1.6万个帖子,和近15亿阅读量↓其次,就是这份腾讯的“救命文档”了,里面包含了救援需求、避险地点、漏电地点、医疗、物资等等相关信息,是一个财大的学生发起的,现在由32名志愿者在维护,创了腾讯单个文档的最大访问量,短短几天已经超过了650万次,里面的救灾模版就有三十几个↓美团、高德地图也发挥了LBS本地生活的优势,前者(左图)上线了2022多家商户提供紧急避难服务,其中不乏锦江、华住这样的连锁酒店,后者(右图)在地图上标示出了附近积水的路段(在百度地图上就没找到,差评)↓当然,还有很多互联网企业紧急上线了相关专区,比如抖音(左图)、微信(右图)在搜索页面上线了专区,包括求助入口等,丁香医生也科普了很多灾中灾后的医学知识,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互联网的线上产品,在灾区信息收集、传播、匹配方面已经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毕竟这也是互联网企业最擅长的部分,但热搜、文档等,其实都是已经存在的、比较通用的产品,并不完全适合救灾。感动之余,学姐也发现了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问题。1.使用困难从网友的反馈中不难发现,受灾之后很多网友可以发短信、打电话,但是上网的信号很差,很多人都是打电话、发短信给亲朋好友,让他们去网上发求助。因为商户没有信号,移动支付App也瘫痪了,一夜回到“解放”前。为此国家还派了“翼龙”无人机在河南上方盘旋5小时恢复信号,当然其中的原理学姐也看不太懂,但是大受震撼↓每个平台的使用方式也有差异,对于情绪已经很紧张的灾区群众或者他们的亲朋好友来说,有一定的学习成本。比如在微博上从“河南暴雨超话”进去发帖可能关注度比较高,从抖音上是点击右上角的搜索之后,点击置顶的话题进入填问卷的页面求助,用户毕竟不是专业的运营,不一定知道怎么样的求助方式能获得更高的关注或者流量。所以,我们应该在这种弱网络环境下,尽可能地让用户使用更便捷。2.不够高效在受灾的情况下,手机电量可能所剩无几,如何让用户最高效地查看信息是很重要的。类似表格、微博这样的产品在查附近这方面就比较低效了,诸如漏电地点、避难地点都需要靠文字去表达。即使是美团,由于匆忙,也只是上线了一个提供援助的商户的信息表格,甚至连电话都不能直接拨打↓这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多的信息导致反而导致关键信息无法高效匹配到相关人员(在这里可能就是救援人员了)。比如不同平台的信息可能存在重复;比如信息没有及时更新,有一些在微博上发的求助其实已经被救援了,但是发博的人可能没有办法及时删除,还在不停被转发;这些信息也没有分级,比如学姐看到微博上一个发求助的人被网暴,说TA浪费资源,虽然TA可能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不代表不需要帮助,被网友喷了也是挺可怜的↓其实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高效了,但是直接用现有的产品很难发挥出最大价值,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考虑下如何改进。三、如何优化1.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