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海纳百川页码:第PAGE6页共NUMPAGES6页第PAGE\*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业术语解析_高考诗词鉴赏中的术语辨析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在鉴赏诗歌时,需要有一定的术语或概念的积累,这样才能够帮助考生正确理解试题的要求并能准确回答问题,才能体现答题的规范化和严谨性。结合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以及平时的语文教学,笔者认为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一、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指诗人不直接说自己的情感是什么,而是借写一个场景、一个画面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通过描写这些景物的形态、色彩、芬芳,含蓄曲折地表现出来。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很看不起唐王朝那些骄横的豪门大族,但是他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写晋代贵族王导和谢安居住的乌衣巷连燕子都飞入了寻常百姓之家,喻示王谢家族不可避免的没落命运,来抒发对唐王朝豪门大族的辛辣讽刺之情。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歌借用空山、新雨、明月、苍松、清泉、青石等自然清新的形象,勾勒了一幅清幽淡雅的山村图画,表现了对污浊社会的厌弃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寓情于景,则是指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如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词中的凄、冷、残三字既是写景,又富有感情,萧瑟凄清的景物中可见长期漂泊天涯的凄凉之感。这些带有浓郁情感色彩的词语是借景抒情之作所不具备的。又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惜别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二、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指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怒等情感,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具体来说,二者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来表露心志。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并且写物重在刻画物的神韵。借景抒情中的景是指自然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营造一定的意境,从而为抒情服务。第二,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例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南宋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就是托物言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标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再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借景抒情。于谦《石灰吟》之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托物言志。三、衬托与对比对比和衬托都属于比较,具有很多相同点,但是,二者在使用时有所区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使所需要的事物特征鲜明。衬托,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都是以闹衬静。衬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对比,是把两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