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年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要求对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支撑作用探究作者:任焕焕吕力来源:《时代汽车》2022年第21期摘要: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围绕生产和推广应用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双积分政策是从供给侧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手段。2022年双积分《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对2024-2025年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要求进行了明确,针对《修正案》对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产生的影响建立了双积分政策评估模型,从供给端对我国2024-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发展情况进行多情景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基准情景下2024-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分别需达到550-680万辆和611-773万辆,传统燃油车油耗降幅、纯电动车型分值等指标将对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有较大影响。关键词:双积分办法新能源汽车积分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敏感度分析引言1为促进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加快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已成为我国战略性选择,相继列入“十二五”、“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旨在建立起市场化的长效机制;2020年6月五部门联合发布《积分办法》修订案,明确了2021-2023年管理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双积分政策管理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起组织开展2024-2025年积分办法修订工作,2022年7月7日正式发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简称《修正案》)[1],并进行了WTO/TBT公示。22024-2025年积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说明本次修订以保障我国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发展目标为原则,通过强制性积分考核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作用。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更2.1新2024-2025年新能源车型分值计算方法和考核比例基于国家“双碳”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等目标要求,修订新能源车型给分方式和积分考核比例要求,对2024-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要求进行了更新,分别设定为28%和38%,适当降低新能源车型基准分值40%左右,见下表2。新2.2增积分交易市场调节机制针对积分市场供需调节能力不足,通过建立积分池制度,在积分交易市场供大于求时,允许企业自愿申请收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在供小于求时则通过积分池释放前期收储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调节积分市场供需,稳定积分价格预期。其他修订内容2.3完善积分核查和处罚要求,更新数据报送口径、新增碳排放公示要求,同时完善了积分交易规则,给予企业在积分合规方面更多灵活性。积分政3策影响测算模型构建研究假设3.1根据双积分办法考核要求,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和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是双积分的核算主体,为更好地评估2024-2025年企业积分合规情况,对双积分考核要求下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情景进行分析。本文在模拟分析时基于以下假设:假设1:各企业技术指标变动趋势与行业整体水平相同。涉及到企业积分核算预测的指标包括乘用车产量增长幅度、传统燃油车平均油耗年均降幅、新能源单车分值等,假设各企业指标发展趋势与行业整体技术指标一致。假设2:负积分企业采用相同的积分抵偿顺序和逻辑。考虑积分结转、转让、关联企业交易等积分灵活性影响,为准确评估负积分缺口,对各企业均假设采取同样抵偿逻辑,按照下列顺序:先通过自身产生或结转油耗正积分和新能源正积分抵偿负积分;当自身无法实现合规时,通过关联企业油耗积分转让等进一步抵偿;充分运用积分灵活性后仍未能完成抵偿的负积分,通过购买新能源汽车积分的方式抵偿。假设3:行业信息透明通畅,完成合规后企业不会额外生产新能源车。假设各企业间积分转让和交易价格透明,各交易行为对企业新能源产量规划无影响,当全行业正负积分达到平衡状态时,不再额外生产新能源乘用车。模3.2型構建本文立足于行业企业实际情况,对2024-2025年企业积分合规情况进行了测算,得出当满足双积分《修正案》要求时行业所需要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以2021年各乘用车企业实际油耗、新能源产品结构、产量规模等为基础,基于假设1得出2022-2025年各企业关键指标发展情景,结合《修正案》要求和各企业关键指标基础,评估各企业未来积分情况。按照假设2、假设3,对企业积分合规策略进行模拟,测算出当实现《修正案》考核要求时,即行业正负积分恰好平衡时,对应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涉及主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3.2.1企业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