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5/NUMPAGES5考研调剂对特殊群体的要求详情考研调剂对特殊群体的要求介绍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要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分数线。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学科门类的分数线。体育学与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与医学临床硕士中的中医类专业,工学照顾专业与工程硕士照顾专业之间互调,按照顾专业内部调剂政策执行。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7个专业学位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这7个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不得调剂。考研调剂要注意的13个潜规则1.初试成绩只是参考,并不是主要标准,调剂单位更看重考生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个人综合能力等情况;2.只能从高一级的单位调剂到低一级的单位。如果你第一志愿报考是一所普通院校,即使你的初试分数再高,也不可能调剂到自主划线的学校;3.发达地区学校通常不接收第一志愿在中西部地区的考生;4.调剂由二级学院负责。考生应该直接与二级学院联系调剂事宜;5.大学四年,在学习成绩、奖学金、课题研究、文章等方面均无突出表现的同学,基本上很难调剂到好学校;6.母校一般不会嫌弃自己的学生,调剂选择母校,成功率会高很多;7.调剂时只要与你报考的专业相关就可以,没必要完全一样,这样可以增大选择的余地;8.调剂时发送的自荐信不要表现出对发挥失常的懊恼情绪,而是应表明你调剂的希望,尽量不要用希望这个词,可改成恳请;9.老师接电话时回复我们学校从不接受调剂生,今年也一样,没有名额。,则表明你进入这家院校的可能性很低;如果回复是可能有空缺,请你等网站通知或者找你索要简历,则表明你调剂到这所院校的希望很大,应隔几天联系一次,不断强化招办老师对你的印象,让他们一有名额就能想到你;10.走导师路线的时候请注意,不要同时联系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多个导师,一个拒了你之后再联系另一个;11.不要只联系在各种网站上公布了缺额信息的学校,这种公开了缺额的学校地球人都知道联系,竞争压力太大。很多学校根本不公开缺额信息,需要你主动去联系;12.调剂系统开放时不要轻易地填志愿,因为志愿填报后48小时内不能更改,不要因此而错过最适合你的`院校。考生应在填写之前跟院校先联系,最好是拿到复试通知后再填;13.你有可能拿到多所学校的复试通知,只要时间不冲突,你可以去多个学校复试,不要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一个学校上。考研调剂过程6步走1,登录调剂系统调剂系统考生范围:参加网上报名,达到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未被一志愿单位录取的统考、管理类联考、法硕联考考生。使用学信网账号,登陆研招网如果登录后不能使用调剂系统,可能因为:(1)分数未达到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不符合教育部调剂政策;(2)未正常参加网报或非调剂系统适用考生范围;(3)加分前没达到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加分后才达到;(4)享受少数民族政策。2,查询调剂信息登录调剂系统,查询各个招生单位发布的缺额信息(注:考生查询的缺额信息是动态变化的)3,报名参加调剂登录调剂系统根据提示信息填报调剂志愿。每位考生可填报三个平行志愿。注意1:联系电话尤为重要,是招生单位联系考生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填写多个,请认真填写。注意2:提交后的调剂志愿在48小时内不允许修改(三个志愿单独计时),底下蓝字部分只是确定调剂数据没有变化而已。ps我记得可以保存信息不提交的,没必要重新填4,修改调剂志愿每条调剂志愿共有三种当前状态供查看:(1)调剂志愿已能被招生单位查询:即调剂志愿提交成功;(2)调剂志愿已被招生单位查看:招生单位已查看考生的调剂志愿,但尚未发送复试通知;(3)招生单位对此调剂志愿已发复试通知:考生需尽快查看复试通知内容并回复招生单位的复试通知。注意:如果距离上次填报或修改不到48小时,那么志愿信息将显示为灰色不可修改状态,页面显示不分前后。5,查看复试通知考生提交调剂志愿后,要及时登录调剂系统,查看志愿状态和招生单位的复试通知;如果收到复试通知,请按照招生单位的调剂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并网上回复是否同意参加复试6,复试之后待录取关于待录取的说明:考生在复试结束后,如果符合录取条件,将收到招生单位发送的待录取通知;考生必须在招生单位要求的时限内答复是否接受待录取,否则招生单位可随时取消待录取;一旦考生同意待录取,在未征得该招生单位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再接受其它单位待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