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9页佗城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命题人:李荣舢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答案填入答题卡)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表,读后回答1-2题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善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可以短时间超越环境容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排列,三种模式由优到劣的顺序依次为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3、下列环境问题中,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是①草原退化②珍稀动物灭绝速度加快③酸雨④河水发臭⑤江淮地区梅雨季节多雨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有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B.发展中国家常将污染物转移至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高,可自行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D.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5、下面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出现的B.环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C.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D.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和再生能力太差6、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灌溉可能会导致A.土壤沙化B.土壤盐碱化C.土壤pH值减小D.洪涝灾害7、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是A.公众参与B.专业技术人员参与C.污染严重的企业参与D.关、停、并、转严重污染的企业8、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9、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早在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就同意将“世界环境日”定在每年的A.5月31日B.6月5日C.6月6日D.6月25日10、下图“有关工厂设施与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示意图”,下列各排序正确的是A.①电镀厂②冶炼厂③飞机场④水泥厂B.①电镀厂②水泥厂③冶炼厂④飞机场C.①冶炼厂②水泥厂③电镀厂④飞机场D.①水泥厂②电镀厂③飞机场④冶炼厂11、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是出于哪种考虑: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③为了寻求交通方便的条件④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环境污染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12、某校学生为了实践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举办了一场环保辩论会。环保辩论会的基本步骤是A.确定辩题-举行辩论会-搜集论据并准备资料-交流活动体会B.搜集论据并准备资料-交流活动体会-确定辩题-举行辩论会C.举行辩论会-交流活动体会-搜集论据并准备资料-确定辩题D.确定辩题-搜集论据并准备资料-举行辩论会-交流活动体会13、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B.防止电池中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回收电池外壳金属材料D.防止电池中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14、有关循环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A.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B.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C.循环经济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循环流动、多次利用的D.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中完全没有废弃物的排放15、关于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正确的是A.“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体现了开发利用与养护更新并重的指导思想B.“三同步”“三统一”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C.“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是为了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D.“谁污染谁治理”要求对更新资源永续利用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完成16—17题。16、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17、“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