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关《郭沫若诗两首》的教学设计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它们都短小、精粹,清新、优美,适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追求理想、追求美的愿望。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可以进行比较教学。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先描绘静谧的夜景,然后放飞想像,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2、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课前准备: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天上的街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能说说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投影课题及二、初读诗歌,指导朗读。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3、归纳朗读要求1)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1、再次自读。2、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3、师评点。4、师读。四、深入感悟,鉴赏创新。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1)明确:(2)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3)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第二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1)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会有哪些物品吗?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买些什么物品呢?(2)两个“定然”能否改成“是否”?为什么?第三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骑牛图)第四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闲游图)这两节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教师起头:从前,有一位勤劳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1)诗中所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吗?(2)明确:不一样.表达(3)诗人所写的天上的人及他们的生活,这些都存在吗?(不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明确:不存在,想象。教师讲述:同样是通过想象创造的故事,结局却截然不同。小结:这首诗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的意境。那么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2)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3)诗人怎样由联想而进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4)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教师予以引导、明确,掌握全诗结构和主旨。归纳想象思路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六、课堂小结。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七、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2、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的想象世界写出来。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二、朗读品味1、听〈静夜〉诗歌朗诵,配上二胡曲〈月夜〉。思考: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明确: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2、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淡淡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