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8页科技局“十二五”科技工作总结和发展思路一、“十二五”及2015年科技工作“十二五”以来,xx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扣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积极开展各项科技工作,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特派员创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立足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创新发展是科技工作的主旋律。“十二五”以来,为加强我区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突出政策引导、强化服务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一是突出政策引导。区委、区政府为促进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先后出台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XX省试点工作xx区实施方案》、《xx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资助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特别是2012年在区财力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决定拿出500万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资助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今年8月初为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政府又对2012年出台的创新资助管理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将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到1000万元,从而有力地激发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活力。二是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创新寻求合作伙伴,几年来共为企业牵线搭桥70多次,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可喜进展。江淮电机、捷通达化工等30多家企业与合肥工业大学、上海电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十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我区城北工业园与合肥工业大学达成技术转化战略联盟。三是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5年来,全区新培育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高新技术产品48个。2015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5年来,获得科技部奖励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并获得省级科技成果12项。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有6家企业分别获得市级创新型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2、立足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工作取得新突破“十二五”以来,我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区政府专门出台了专利申请资助管理办法,并建立了一支由50多人组成的专利工作联络员队伍,通过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专利申请力度,使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特别是专利申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5年来,全区专利申请达1388件,其中发明专利460件。2015年全区专利申请达610件,其中发明专利180件。为鼓励企业申报专利区财政共兑现发放专利申请补助经费70万余元。3、立足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实施科技项目实施科技创新,科技投入和科技项目是重要支撑。“十二五”以来,我区在逐年加大财政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到同时,积极帮助和指导企业申报实施国家、省级科技项目。5年来,共为企业组织、筛选、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30余项,有21个项目被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共获得上级项目资金投入1600余万元。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一批拥有自主创新的新产品、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4、立足区域创新发展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为整合利用科技资源,集聚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公共创新服务水平,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快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先后成立了“xx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xx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以推动企业创新为己任,把为企业和科技创新服务,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5年来共为我区150多家企业提供了专业服务。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立足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积极吸引初创型项目入驻,并为他们创新创业提供服务,自2013年成立以来,共接纳入孵企业13家,其中有4家企业顺利完成孵化并毕业。5、立足服务“三农”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十二五”以来,我区始终把深入开展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作为科技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来抓,在进一步调整和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的同时,重点引导和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实体创业。据统计,5年来,全区新增创业实体26个,科技特派员实施各类科技开发项目196个,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新技术203项,引进新品种145个;科技特派员与农户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36个;安置劳动力就业0.9万人;辐射带动农户2.1万余户;辐射带动农民11.64万人。目前,全区已拥有市级科技特派员89名,市级科技专家大院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