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泉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和1个生词。2理解“阳光灿烂”“尽情”“清脆”等词;理解重点语句。3理解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通过看图说话的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朗读中感悟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与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理解课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教学工具课件或挂图、录音机、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认知泉水,揭示课题1PPT出示“泉水从地下涌出—流向山涧形成小溪—流向江河—奔向大海”的画面。2教师简介泉水的特点、用途。泉水是从岩石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水流较小,水质清澈,流进小溪,再汇入江河之中。泉水不仅可以灌溉农田,供给人们饮用,有些泉水煮熟后可提制食盐,还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3板书课题。指导“泉”字的书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泉水流过的山间田野,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同桌互读互听,检查生字是否读准。4教师用卡片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ògǔfèngguàn哦一股石缝瓦罐tǎjuāncuì天然水塔杜鹃清脆5学生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泉水去过哪些地方,帮助过谁?6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学生继续思考上面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三、品读赏析,理解感悟1品析“泉水流进山腰水池”的情景。课件出示图片,教师问:泉水对山里的姐姐说了什么?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⑴指导朗读这句话。⑵先让学生讨论“天然水塔”指什么,然后再谈谈体会。(“天然水塔”指不是人工制作的,天生就会一直流出水的地方,即会永远流着水的地方,这里指泉眼。从“很多很多”体会到泉水的特点是“多”,从“来吧,来吧”体会到泉水乐于把自己奉献给他人)⑶师生演读课文。2品析“泉水流过山间平地”的情景。(1)出示图片,让学生思考:泉水还能映出谁的美丽的身影?(2)品读。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这句话描写泉水的第二个特点是“清”,从“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可以体会出来,从“照吧,照吧”体会到泉水乐于帮助他人)(3)说话训练:“像。”(设计意图: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能力。)3品析“泉水流到山坡果园”的情景。⑴出示图后用果子“甜”引出泉水“甜”。(板书:甜)⑵品读。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从“很甜很甜”体会到泉水的第三个特点是“甜”,从“喝吧,喝吧”体会到泉水乐于把自己奉献给他人)4品析“泉水穿过山谷”的情景。⑴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如“静静的”“尽情地”等,教师引导理解。⑵品读句子。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先理解“清脆”“伴奏”的意思,再谈体会。(“清脆”这里指画眉鸟的叫声悦耳动听,“伴奏”指用一种乐声与另一种乐声同播,使它所发出的乐声更美。从“很美很美”体会到泉水的第四个特点是“美”,从“正好为你”“伴奏”体会到泉水乐于助人)5小结:泉水的优点真多啊!学生小组轮读泉水的话,并说说,泉水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助人为乐、无私奉献)6学习第一段,理解“冲”字,读出泉水急切的心情。7学习6、自然段,思考:你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从“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体会泉水的乐观、自豪,从“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大海里见丨”体会泉水的团结协作,勇往直前)四、指导朗读1激情引入:一路上,泉水把自己奉献给打水的姐姐,奉献给果树,帮杜鹃花照出自己美丽的身影,为画眉鸟伴奏,泉水心情怎么样呢?(快乐、自豪)你能读出泉水快乐、自豪的心情吗?2学生自由练读第2?5自然段。3指名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展示读,师生共评。4教师引读。(师读叙述部分,生读泉水的话)5师生齐读1?7自然段。五、拓展思维,升华情感1说一说:泉水还会去哪里,会发生什么动人的故事?2送一句话给学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孩子们也能像泉水一样奉献爱心。六、背诵积累,课外延伸1积累好词好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为自己身边的人或环境做件好事。课后小结教学本课,要强调自读自悟。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他们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奉献,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在朗读时可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比如,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