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肩负历史的重任---读《致以共和国的敬礼》有感殷柏才新疆建设兵团的历史,是一部向瀚海进军,征服万古荒原的英雄史,是一部自力更生、披荆斩棘的艰苦创业史。新疆建设兵团的昨天是百万军垦战士数代人无私奉献给祖国边疆铸就的爱国主义诗史。新疆建设兵团的今天,需要我们肩负历史的重任,秉承老一辈兵团人的优良传统为新疆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中国的西北边陲,有一个举世无双的特殊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她,诞生于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的英雄部队,弘扬了艰苦创业、威名天下的南泥湾精神;她,延续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屯垦戍边的文明史,创立了规模宏大、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她,揭开了新疆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序幕,大力发展边疆经济,星罗棋布,驻戍千里边防;那是一段光辉而曲折的历史:1949年9月25日,陶峙岳将军率部起义。之后,王震将军率一兵团二、六军进疆。新疆和平解放,万民欢腾。解放军进疆,碰到一个难题,就是吃粮问题。新疆当时生产落后,粮食产量很低,根本无法满足驻疆20万部队的供应。这个问题不解决,解放军在新疆就站不住脚。怎么办?走南泥湾之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50年1月21日,王震将军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除剿匪平叛,守卫边疆,城市执勤者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一声令下,军区上下响应,参加生产的部队在渺无人烟的万古荒原上,安营扎寨,垦荒种地。没有房子自己挖地窝子,没有蔬菜,盐水咸菜下饭,没有资金就依靠节衣缩食解决。虽然困难重重,但战士们情绪异常高涨,用人拉犁,砍土曼挖地,从无到有白手起家,那时的新疆一穷二白,无一寸铁路,铁钉铁皮都不能造,人称“重工业”是钉马掌,“轻工业”是弹棉花,“第三产业”是烤羊肉串,1盒火柴能换2斤羊毛。1950年,10万官兵自制砍土镘、犁杖等农具6万余件,开荒84万亩,造林1065亩,当年6月吃上了自种的蔬菜,7月吃上了自种的粮食和瓜果,第二年驻疆部队主副食全部实现自给,此后年年向国家交售大量富余的农副产品。生产第一年,战士们硬是用双手开垦出83.5万亩土地。1952年翻了一番达到162万亩,每人平均15亩。这一年收粮1.9亿斤,全军区达到主副食自给,受到毛主席的称赞。正是这些人为新疆解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一个属于新疆同样也属于中国的传奇!她,孕育了一代代军垦传人,谱写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光辉历史篇章。二、兵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疆历史军垦第一犁开出的是一片惊天伟业。已走过50年光辉历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屯垦戍边”4个大字写在了兵团旗帜上。“屯垦”就是发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边疆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戍边”就是维护祖国统一、保持边疆稳定,与当地军民一起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如今,拥有14个师、176个团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昂然屹立于天山南北和千里边境线上。“新疆多大,兵团就有多大;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兵团人”,这是对兵团战略布局的生动概括。三代兵团人薪火相传,一手拿枪一手拿镐,钢浇铁铸般坚守在那里,发展经济和镇守边关两大使命一肩挑,成为“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开发建设50年来,兵团在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修建了113座水库和10万多公里的灌溉渠道,建成了3200多项灌溉工程,从荒漠中夺取了106万公顷耕地,形成了中国内陆干旱地区别具一格的机械化、集约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体系。在他们粗粝的大手上,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等一座座新城昂然崛起,6所大专院校、近千所中小学、数十所医院和文化场馆分布于各个师团,上千个大中型企业遍地开花,一片片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群英争雄,修筑的水渠总长度可绕地球两圈多。兵团还是全国最为广阔的棉花产区,每年入夏,内地数十万农民工乘坐火车汽车,潮水般涌入新疆摘棉花,成为天山脚下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而独特的历史性创举,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党政军企合一的、以“屯垦戍边、造福人民”为己任的特殊社会组织。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高度评价兵团“在天山南北创造了人间奇迹”,“是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固堡垒,发展经济、团结各族人民的坚强柱石,为开发和建设新疆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三、肩负历史重任,再创兵团辉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存在对新疆边疆的稳定、新疆的建设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手拿镐,一手握枪,亦兵亦民,平时大搞生产建设,战时保卫边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守卫边疆,确保国家统一做出巨大的贡献;为加强民族融合的核心力量,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作用。古人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做为一名兵团人,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要发扬创业时期的那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