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时数:1/2~1/3学时二、目的要求:1、掌握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性质。2、熟悉美容皮肤科学的体系结构。三、重点、难点: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四、课程内容:第一节美容皮肤科学发展简史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体表器官,它覆盖全身,其重量占体重的16%。作用:1、皮肤是人体抵御外界有害因素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保护皮下组织和器官免受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损害和入侵的作用。2、具有调节体温、吸收、排泄、分泌、免疫和参与代谢等生理功能。3、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和最引人注目的审美器官,具有感觉表情、传递人体美感信息等功能。美容皮肤科学的初步形成:①1985年,湖南郭定九教授等倡导和筹备的“皮肤美容学术研讨会”,开创了皮肤美容的先河。②1998年向雪岑主编的《美容皮肤科学》首次提出了美容皮肤科学的体系结构,构筑了美容皮肤科学的雏形。第二节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定义:美容皮肤科学是一门以医学美学为指导,皮肤科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皮肤的机能与结构,维护、改善、修复和塑造人体皮肤的健康与美的规律的美容医学分支学科。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活力美感,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性质:美容皮肤科学是以医学美学和人体皮肤美学为指导,采用皮肤内科、外科或理化治疗技术等医学手段,结合医学美容的方式来维护和增进人体皮肤的健与美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支学科。1第三节美容皮肤科学的体系结构美容皮肤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史绪论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性质、对象与任务美容皮肤科学的体系结构美容皮肤科学实施范围及与相关学科关系基础理论人体皮肤的医学基础人体皮肤的美学基础学科基础美容皮肤科伦理学基础美容皮肤科行为学基础美容皮肤科心理学基础美美容皮肤科药物学基础容美容皮肤内科学皮肤美容皮肤外科学科学中医美容皮肤科学皮肤护理与保健美容学临床实施美容皮肤心理学的咨询技术皮肤物理化学美容治疗技术皮肤护理美容操作技术与方法损容性皮肤病诊疗技术与审美评价医学教育中的美容皮肤科学与美容护理学教育专业教育继续教育中的美容皮肤科学教育医护人员的审美修养教育其它从业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图1-1美容皮肤科学学科体系结构示意图2第二章皮肤解剖和组织结构一、皮肤的解剖3面积约1.5~2.0m2成人皮肤厚度:0.5~4.0mm表皮和真皮的重量:5%体重。皮肤的解剖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的重量:16%体重表皮真皮皮肤的构成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毛发,甲、皮脂腺,顶泌汗腺,小汗腺)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一)表皮角质形成细胞1、基底层:新生细胞的来源主要靠基底细胞2、棘层3、颗粒层4、透明层5、角质层其他细胞: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麦克尔细胞、未定类细胞(二)真皮1、纤维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皮肤的组织结构2、基质3、细胞成纤维细胞——主要的组织修复细胞肥大细胞(三)皮下组织——皮下脂肪层(四)皮肤附属器皮脂腺油性皮肤干性皮肤中性皮肤小汗腺、顶泌汗腺、毛发、毛囊、甲(五)皮肤血管、淋巴、肌肉、神经45第三章皮肤的生理与免疫功能一、皮肤是人体美的载体:面部皮肤是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交流的汇集点,也是美感效应的起点。特点:主要通过皮肤的颜色、弹性、光泽、细腻、纹理和体味等几个方面反映出来。二、皮肤作用1、皮肤的屏障作用和免疫功能①防止体内水分、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的丧失。②抵御外界环境中不良因素的损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作用。2、吸收作用:阴囊>前额>大腿屈面>上臂屈面>前臂>掌跖婴幼儿>成人油脂、软膏剂和硬膏促进药物吸收3、分泌与排泄作用——小汗腺,顶泌汗腺,皮脂腺皮脂是皮脂腺分泌和排泄的产物包括:甘油酯、蜡酯、鲨烯、胆固醇脂、游离脂肪酸4、感觉作用:5、体温调节作用6、代谢调节作用:是新陈代谢,人类皮肤:红、黄、棕、蓝、黑、白黑素对生物的成长、防卫、防御紫外线的危害起重要作用三、皮肤常驻微生物及微生物平衡正常菌群:1、生物拮抗;2、营养作用;3、免疫作用;4、抗衰老作用包括:球菌、杆菌、真菌---等条件致病菌:1、寄生部位改变;2、机体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功能降低;3、不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4、菌群失调。67痤疮:注意:危险三角区(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禁止挤压,因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