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性力量,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核心驱动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实际应用场景广、产业生态体系全、研发基础能力强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的前瞻性布局。以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以疫情防控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坚持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开放创新、环境支撑、全面融合“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将省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新高地,为构建智能化和现代化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支撑。(二)基本原则政府推动。加强政府协调推动,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健全发展环境支撑,谋划推动相关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加强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引导优质资源集聚。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市场化创新主体的作用,发挥领军企业的示范效应和带动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各类创新开发与应用,加快创新资源汇聚,形成技术和产业竞争优势。应用驱动。促进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民生保障以及社会管理中的深度应用,扎实推进典型行业应用示范,形成特色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场景。产业引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加强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支持重点领域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化落地。开放创新。倡导开放共享理念,推动创新及行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用各创新主体共创共享,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积极融入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网络,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三)发展目标近期目标。到2022年,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示范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初步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及产业集聚区。——关键技术实现多点突破。深度学习、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创新生态体系,将市打造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区。——人工智能成为经济新增长点。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能力快速提升,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5亿元。初步形成人工智能服务和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重点应用场景取得重要进展。在智能制造、智能教育、智能环保、智慧城市、智能政务等重点领域形成特色应用,实施1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专注深度应用场景的创新型企业,形成1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中期目标。到2025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体系渐趋完善,在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核心技术、支撑平台、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理论和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深度学习、类脑智能、群体智能理论、跨媒体感知、跨媒体分析推理、自主无人智能等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引领性研究成果。——形成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发展格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形成深度融合发展局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创新生态体系更趋完善。打造若干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示范应用产业集群,形成3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6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亿元。远期目标。到2030年,构建成熟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形成关键技术领先、特色应用引领、软件硬件均衡发展的产业体系。新一代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若干人工智能融合应用重点领域涌现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产业集群吸引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明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成为省新的经济支柱产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形成5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二、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发挥好人工智能溢出带动性强的“头雁”效应,聚焦在经济生产、群众生活、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十大重点应用场景,形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环境,全面提升全省社会生产效率和民生保障水平。(一)加速融合助力供给侧改革促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