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实验目的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掌握实验装置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原理说明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设备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1可调直流稳压电源0-10V12直流数字毫安表13直流数字电压表14二极管2AP915稳压管2CW5116线性电阻器10,511实验内容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测定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测定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思考题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是什么"电阻器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有何区别"设*器件伏安特性曲线的函数式为I=f(U,试问在逐点绘制曲线时,其坐标变量应如何放置"稳压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有何区别,其用途如何“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实验内容和步骤1、在储存板上取出相应的电阻元件盒和电流插座元件盒,在九孔实验板上按照图8-1联接好电路,E「日2电源按表8-1要求调整。图1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翻开稳压电源开关,观察E^UE2电流表有无异常现象。无异常后,按实验步骤用数字电流表插入电流插座,分别测量各支路电流。3、分别读出三个电流表数值11、12、13,记入表8-1。4、用电压表分别测量三个电阻上的电压Uab、Ubd、七记入表8-1。5、以上实验步骤按表8-1中E1、E2条件重复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记入表8-1。表8-1卞—被_测量E1(V)'''、、、E2(V)、一**3〔mA〕〔mA〕〔mA〕Uab〔V〕Ucb〔V〕Ubd〔V〕12129121210实验报告1、根据图1先计算各支路电流11、12、13,与电流表读数比较,核对在节点B是否EI入=£1出,验证第一定律的正确性。2、根据回路电压定律,对回路BADB和回路BCDB进展计算,并与实测量比较,验证第二定律的正确性,即£IR=£E。3、上述验证中假设有误差,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戴维南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验证戴维南定理,加深对等效电路概念的理解。2、学习用补偿法测量开路电压。实验原理对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网络〔如图1〔a〕〕,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用图11-1(b)所示电路代替;根据**定理,可以用图1〔c〕所示电路代替。其等效条件是:Uoc是含源一端网络C、D两端的开路电压;Isc是含源一端网络C、D端短路后的短路电流;电阻Ri是把含源一端网络化成无源网络后的入端电阻。〔a〕含源一端网络〔b〕用戴维南定理等效替代〔c〕用**定理等效替代图1等效电源定理实验内容及步骤取出储存板上实验元件盒选择适宜位置插入九孔底板,按图4接线,使U1=25V,本实验选择C、D两端左侧为一端含源网络。图41、测量含源一端网络的外部伏安特性:2、验证戴维南定律实验设备1、直流稳流稳压流源;2、直流毫安表;3、直流电压表;4、透明430Q680Q、820Q1K电阻实验元件盒;5、中立式uA表1只;6、4.7K电位器透明元件盒1只;7、导线假设干。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原理说明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鼓励信号〔*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实验设备直流稳压电源+6,12V切换可调直流稳压电源0〜10V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按图2-1电路接线,E]为+6V、+12V切换电源,取E]=+12V,E2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令E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E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令E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E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令E1和E2共同作用时〔开关S1和S2分别投向E1和E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将E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实验本卷须知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号的记录。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预习思考题叠加原理中E「E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