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江苏省鼓楼区《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王牌题库附下载答案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方某遛狗时,狗突然挣脱绳索,咬伤3岁的李某。当时李某的父亲正在用手机打电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某应当负全部责任B:李某父亲承担主要责任C:李某父亲应该负全部责任D:方某承担主要责任答案:A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相关规定,下列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A:林某与妻子在超市门口吵架,引发群众的围观B:某晚,张某偷窃了一辆自行车C:小明从购物市场购买了一部名牌手机D:王某驾驶机动车不小心撞坏了路边的垃圾桶答案:C3.某服装厂发运一批玻璃器皿,用印有“××牌运动服”的纸箱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装卸工人未轻拿轻放而损坏若干件,承担该损失的是()。A:装卸工人B:运输部门C:装卸工人的雇主D:某服装厂答案:D4.下列关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说法正确的是()。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担任公司董事、监管和高管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申请专利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成为公司股东D:未成年人所作的证言均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答案:A5.甲市人民政府与乙建筑公司签订了办公大楼建筑合同,请问双方是下列何种法律关系?()A:行政法律关系B:民事法律关系C:诉讼法律关系D:经济法律关系答案:B6.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能放出三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射线主要通过()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影响。A:裂变作用B:辐射作用C:激发作用D:电离作用答案:D7.下列关于各物权转移发生效力的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B:因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导致物权转让的,自法律文书生效时发生效力C:不动产物权的转让,一般自交付时发生效力D:动产物权的转让,一般自交付时发生效力答案:C8.按照我国民法,下面关于相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属于不动产B:从属于地役权C:从属于动产D:相邻关系是一种独立权利答案:A9.贪腐一日不除,反腐一日不止。如果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那么零容忍便是贯穿这场远征的主线和基调。无论是从党心民心所向,还是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要求,抑或是从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看,“上无禁区、下无死角”的零容忍反腐常态都将________地继续下去。未来谁都不应________,再干那贪腐的蠢事,否则必将从短暂的迷梦中惊醒过来,悔之已晚。A:义无反顾心存幻想B:毫无悬念心存侥幸C:毫无疑义心存芥蒂D:一如既往鬼迷心窍答案:B10.唐朝工匠善用各种矿物烧制出()三种艳丽的彩色陶器,叫“唐三彩”。唐三彩作品多为人物或动物俑,个个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为艺术珍品。A:青、绿、黄B:红、绿、黄C:青、红、黄D:紫、绿、黄答案:A11.“过错推定”本质上属于()。A:公平原则B:结果责任原则C:无过错责任原则D:过错责任原则答案:D12.李明和赵红于2008年3月结婚,后因感情破裂于2012年5月离婚,离婚时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配二人产生了分歧。下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A:2008年1月份李明发明专利所得10万元B:2009年李明因意外交通事故获得医疗赔偿3万元C:2010年李明和赵红共同经营的价值80万的商店D:2008年2月李明父母赠与李明一栋价值25万元的房子答案:C13.2010年,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人数为:A:146.3B:127.1C:132.6D:114.4答案:D14.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可适用死缓B: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C: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D: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答案:B15.老张去世,留下他的妻子照顾10岁的女儿,他还有两个兄弟,关于他遗产的继承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女儿未成年,妻子是女儿的监护人,因此由妻子继承所有遗产B:妻子、女儿继承,女儿的继承份额可酌情增加C:妻子、女儿和两个兄弟都可继承,且继承份额相同D:妻子和两个兄弟都可继承,妻子继承一半,两兄弟各继承四分之一答案:B16.我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A:过失犯罪B:意外事件C:故意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