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5页信息产业信息化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工作,始终将其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来抓,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已覆盖所有城乡,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产业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年均增速30%以上,2007年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16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0.4%;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显著,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稳步推进,社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对照党的*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要求,*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网络与信息开发利用和资源整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社会化投入比例偏低,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积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发挥信息化对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规范繁荣网络文化,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科学谋划,率先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信息化强省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二)发展原则。1.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加强政府规划与政策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好市场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2.因地制宜,培植特色。结合“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思路,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既有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基础优势,培植优势产业,培育信息化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3.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争掌握核心和关键信息技术,增强信息产业竞争力,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4.以用兴业,融合发展。坚持建设与应用相结合,以信息产业发展支撑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构建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5.突出重点,加大扶持。抓住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完善财税政策,健全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化投入,加快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信息产业年均增长25%,总体规模力争达到10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8000亿元,出口280亿美元;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出口与服务外包10亿美元;信息传输及其他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关键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趋于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基本建成,信息网络技术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15年,*省信息产业经济总量达到25000亿元,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基本实现由信息化大省向信息化强省的转变。三、重点任务(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加快发展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产业。跟踪多核处理、虚拟化等技术发展趋势,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积极承接国际计算机整机和零部件加工产业转移,并加快扩大外围设备生产规模。抓住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机遇,推动新一代网络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