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8页学科馆员与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图书馆学科馆员摘要。图书馆人才队伍培养,是建设信息多元化、服务主导型、开放文明大学图书馆的关键,开展学科化服务,是大学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条件下,为教学科研服务新的重要服务模式,通过学科馆员工作的开展锻炼队伍,在学科馆员的工作实践中培养人才,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促进深层次服务工作开展,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理论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关键词:学科馆员图书馆队伍建设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深入,高等院校图书馆为适应现代化的新局面,以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读者服务为中心,不断应用新技术,开拓服务新模式,深化读者服务。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由清华大学率先开展以来,这一服务模式先后陆续在高校图书馆展开,2005年百所211高校图书馆有25所开展了学科馆员工作,2008年百所211高校图书馆有64所开展了学科馆员工作。学科化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深化读者服务,开展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有效的服务模式和途径。一、学科化服与学科馆员学科化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流程,而是按服务对象的学科分配对口专业背景馆员,开展服务工作。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可持续性的知识服务,它立足于某一特定学科,设定目标和范围,利用该学科已有的学科体系进行资源建设和知识组织。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开展学科服务,从参考部挑选具有学科专业背景的馆员负责相应专业的读者服务工作,从收集对口专业院系师生对图书馆工作和文献资源建设的建议和要求,进行网络上专业文献收集整理,开展相关读者用户培训的参考咨询及信息素质教育为切入点,逐渐融入专业师生科研工作过程中,对专业课题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知识化、个性化、学科化服务。学科化服务的宗旨就是采用更好的服务机制和平台更有效地满足用户对信息文献的需求。学科化服务即学科馆员的发展经历着岗位型、数字图书馆型、交互型三种服务模式的更迭。其中,岗位型服务模式是早期学科馆员服务的常见模式,目前在国内仍有较大影响。数字图书馆型服务模式是适应网络化、数字化环境形成的,是当前学科馆员服务的主流模式。而从长期看,交互型服务模式将成为今后学科馆员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吉林大学图书馆地学馆05年开展了学科化服务的尝试;情报部具有学科专业背景的三位副高级职称人员,按专业分工负责相关院系的读者服务工作,建立图书馆馆员与对口院系的联系,了解各院系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和对图书馆工作的建议。通过问卷和走访等形式,了解各相关院系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开展定期跟踪服务。熟悉本馆有关学科的馆藏,及数据库和相关电子资源情况,为师生有效利用馆藏资源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收集、鉴别和整理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指导并参与建立学科导航库、相关学科全文数据库。开展个性化服务,进行网上参考咨询,解决读者在文献查找、信息收集、资料推荐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定期进行网上资源利用的辅导讲座,提高了馆藏及网上文献资源的利用率。馆员为学科服务是馆员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使其全面进入图书馆工作流程的新模式,从了解读者对文献的需求,网上文献资源建设,到参考咨询服务,能充分发挥馆员专业特长,为读者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避免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的盲目性,节省不必要的开支,用有限的经费满足更多读者对专业文献的需求,使读者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准确性,进一步优化了图书馆读者服务体制,提高办馆效益。二、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障碍学科馆员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同仁的重视,研究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和学科服务的论文逐年增多,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作者占相关论文的大多数。在图书馆评估工作中XX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将是否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纳入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体系,学科化服务及近一步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在高等学校图书馆正逐步展开。目前学科馆员制度这一新的服务模式发展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入,还有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和管理体制上的限制及图书馆客观条件上的制约。同西方科技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我们的网络环境、数字文献资源建设状况,以及人才队伍和管理水平确有一些差距,我们图书馆传统的采、编、典、流、阅等相关业务分块的工作流程同学科馆员制度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在体制上似乎不相容。开展学科服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门槛和标准看得过高,成为学科馆员制度不能全面、迅速、深入开展的障碍。学科馆员制度是国际图书馆界一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图书馆在“硬件”和“软件”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但这不能成为学科馆员缓建的理由。数字文献的迅速发展、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先行馆的成功经验和广大学者的理论研究,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