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运输组织学第一章交通运输与公路运输业运输距离,指运输对象移动场所之间隔,一般包括物理距离与经济距离。物理距离——是指以实际行驶里程衡量的距离,其测定方法简便,较常应用经济距离——是根据在运输场所间移动所费时间(时间距离),或需以货币支付的费用(费用距离)衡量的距离。运输业的类型与特点按服务区域分城市运输。其服务区域为城市市区与郊区。城间运输。其服务区域为城市间广大地区。按运输方式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按运输目的分通勤运输。通学运输公务运输旅游运输生活运输物资运输运输设施与设备第二节公路运输特点与功能公路运输的功能独立担负长途运输即当汽车运输的经济运距超过200km以上时,或者其经济运距虽短,但基于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与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需要,也常由汽车担负长途运输。第三节公路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汽车运输组织形式方面积极开展快速直达运输。所谓快速直达运输,通常指日营运速度达800km~1500km的门到门直达运输汽车运输管理技术方面系统采用现代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全球定位技术(GPS)、移动通信技术(MCS)、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CMS)等第二章公路运输生产过程及运输服务环境公路运输组织程序车辆运输工作过程第二节公路运输生产要素公路的类型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将公路划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在25000辆以上,具有特别重要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全部立体交叉并全部控制出入口的公路。一级公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5000~25000辆,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叉的公路。公路的类型公路运输站场设施公路运输车辆与驾驶员公路运输对象第三节公路运输服务环境组织与技术条件是指运输经营单位本身的组织水平与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影响因素,他们对汽车运输工作效益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包括车辆的运行制度和行车工作人员的工作组织制度。运输对象条件是指由运输对象特性和要求所决定的各项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运输对象的性质、种类和批量。第三章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运输质量指标运输消耗指标运输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第二节公路运输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公路运输车辆利用单项指标车辆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路程,称为行程。车辆行程由载重行程与空车行程组成。车辆载重量利用指标是指车辆能力有效利用的指标,包括静载重量利用率和动载重量利用率及实载率。车辆拖挂能力指标拖运率,挂车完成周转量与主挂一起完成周装量的比值。运输车辆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实际载重量的影响装卸作业停歇时间的影响平均每次载重行程的影响托运率的影响从以上各项看出,对生产率的影响中,实际载重量和载重量利用率的影响最大,因此提高载重量利用率是提高生产率最有效的方法。第三节公路运输成本、利润和运价公路运输单位成本的确定固定费用可变费用公路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和降低途径公路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与车辆运营效率有关的因素;与组织措施和工作方法有关的因素公路运价工资型、成本型、资金型、复合型运输产品的供求关系对运价的影响合理的运输产品比价适应国家政策第四节公路运输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公路运输成本降低的途径提高道路等级提高车辆的技术性能改善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第四章公路运输组织方式及组织管理本章主要知识点本章重点教学目的第一节公路运输组织方式公路运输组织方式及内容公路货运企业自行组织运输服务公路旅客运输组织方式公路客运站组织形式我国的公路运输组织方式公路运输组织管理机构本小节主要了解其管理机构、层次及幅度和运输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内容。第二节公路货运代理服务工作组织公路货运代理的业务范围公路货运代理的经营方式公路货运代理服务业的发展形势第三节公路运输站场建设工作组织▲公路主枢纽的规划建设(重点掌握)公路运输站场设施、设备配置及发展趋势本章小结第五章公路货运生产计划工作组织本章主要知识点本章重点教学目的第一节公路货运工作量调查及近期预测公路货运工作量的近期预测其涵义与意义预测的步骤预测的方法(▲重点掌握)第二节公路货运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计划编制原则与方法原则方法公路货运生产计划的构成1.运输量计划其内容及计划值的确定其编制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三节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思考&讨论(课后实践作业)本章小结第六章提高货运车辆利用的优化选择本章主要知识点本章重点教学目的提高车辆的时间利用,属于组织技术问题,包括采用先进的货运形式、选择行驶路线以及合理组织装卸工作等。而提高发动机功率利用属于综合技术性问题,它要求针对不同车型、道路条件及货物批量特性等,合理确定车辆载重量构成及技术速度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