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冬季施工及其他施工组织技术措施17.1夏季施工措施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采取覆盖养生方法。炎热天气经常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并派专人负责,做好养护记录。对体积较大混凝土构件的施工,采取在混凝土内掺加适量外加剂以及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进行施工。当气温超过30C时,对混凝土的拌和用骨料采取浇水降温措施及采用夜间施工的方法进行。加强防暑降温工作,做到“夏季四防,”确保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状态良好。17.2雨季施工措施由于本工程施工需跨越雨季,为保证工期,必须利用雨季进行施工,且必须保证工程质量不受影响。因此,雨天尽量安排人做不受下雨影响的工作,如设备维修、排水系统疏通以及室内的钢筋、钢构件制作、组织材料进场等工作。雨季施工做到:施工场地周围保持排水畅通,防止囤水。每天定时测定砂、石等集料的含水率。及时调整各种配合比。混凝土浇筑过程或浇筑完毕如遇下雨,立即用塑料薄膜或蓬布覆盖。加强用电安全检查,防止漏电事故发生。设专人值班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台风等气象灾害信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17.3农忙季节施工措施落实好施工人员的工作安排,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农村职工坚持工作。充分估计因农忙影响可能造成的断料现象,农忙前应备足一定数量的施工材料。17.4混凝土防裂措施控制原材料措施(1)合理选择混凝土用:选择原材料的主导思想是尽量减小混凝土温度及收缩变形。1)水泥:低热非早强型水泥;2)外加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3)掺合料:II级以上粉煤灰;UEA膨胀剂;4)砂、天然河砂,细度模数2.5~2.9;5)碎石:骨料选用膨胀系数较小的骨料,碎石最大径粒40mm,连续级配。(2)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主导思想是在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1)掺粉煤灰超量取代10%水泥,掺10%膨胀剂;2)使用缓凝高效减水剂,要求减水率大于18%,水灰比控制在0.5以内;3)掺适量引气剂,含气量控制在5~7%;混凝土施工措施(1)进行混凝土温度应力及裂缝计算根据结构特点、拟采用的材料、配合比、及施工方法,对混凝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裂缝进行计算,分析判断应力最大及最可能发生裂缝的部位,并有针对性的作出防裂措施。根据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结果,必要时埋设冷却水管,利用冷却水循环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冷却水与混凝土之间的温差控制在22C以内。混凝土温度应力及裂缝计算在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进一步详细计算。(2)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混凝土浇注温度:1)水泥降至自然温度后方能使用;2)拌和水中加冰沫以降低拌和水温;3)尽量安排在气温不高的天气浇注混凝土;在高温季节施工时,选择夜间或阴天浇注混凝土;4)混凝土在运输和浇注过程中,设法遮阳,防止曝晒;5)冷天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不小于2C〜5C,浇注后采取保温措施,注意防止冷击。(3)对混凝土早期温升采取散热措施1)混凝土全部采用钢模板施工,以利于混凝土散热。2)采用吊机吊吊罐分灰入模工艺,分层踏步式推进,上下层混凝土的覆盖时间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增加散热面,加快热量释放。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40〜50cm。3)无筋或少筋混凝土内掺加块石,以降低混凝土内温度及收缩。(4)加强对混凝土振捣的控制。振捣时间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振捣过程中避免漏振、欠振、超振。(5)泌水处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端模时反向浇注混凝土,与原斜坡相交形成集水坑时,及时排除所有泌水和浮浆。(6)表面处理按标高用木尺找平,并刮去多余浮浆,再用木抹子压实,闭合收水裂缝。(7)在混凝土降温阶段采取保温措施在寒冷季节推迟拆模时间,拆模后,采取用帆布、塑料薄膜覆盖等保温措施。(8)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注间歇期在已浇注的混凝土块上浇注新混凝土时,间隔时间尽量缩短。(9)合理设置施工缝(10)减小地基对底板的约束加强养护和测温措施(1)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应力,采用保湿保温法养护28天。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内蒸发出的游离水积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湿养护,塑料薄膜上覆盖麻袋片,洒水湿润以利于保温和防止干裂。(2)测温采用康铜一铜热电偶测温法,在典型断面的不同深度埋设测温元件,定时测温并分析,根据气候条件及时采取措施。17.5赶工施工技术措施编制赶工所需要的物资材料、机械设备、劳动力使用计划,确定赶工工期进度安排。提前贮备足够的物资、材料,特别是原材料。提前联系赶工所需要增加的机械设备,并在适当的时机,安排其进场;对于现有机械设备,进行赶工前必要的性能检查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运转正常。检查校正测量、试验仪器,校核坐标控制点和水准基准点。合理增加或调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