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⑴激发岩性:疏松地层容易产生较强面波;普通炸药震源,一般要钻炮井,起爆时有相当一部分能量消耗在岩石破碎上。选一地形平坦、低速层厚度较大、且较均匀分布的地段,排列和炮点严格埋成直线,检波器距离1~2米,用雷管在地面激发,然后根据靠近炮点几道的初至画出直达波时矩曲线,并延长时距曲线到t轴,这时得到的时间即为仪器的延迟时间。但炸药震源有一些缺陷:O1,O2为2个折射炮点,互接时间为t,在排列上取一个斜点S。由于V0,V1,V2,t1,t2等数据均可在时距图上获得,所以,、可直接计算出来。当O1激发,O2O3接收,用线段AB表示〔接纳)②指导抽共反射点道集为水平迭加提供参数。①将所有炮点O1、O2······标在同一水平线上。重点掌握观测系统,多次复盖等一些概念,会抽道集。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在方法选择上较为复杂。⑶速度低:100m/s~1000m/S,通常200m/s~500m/s野外施工时,一排炮点逐点激发后,炮点排列和接收排列同时沿前进方向活动,再进行下一排炮点的激发,直到完成整条线束面积。坑中爆炸:在沙漠、黄土沟等地区,不便钻炮井,潜水面又很深,采用土坑组合爆炸,激发岩性、胶泥粘土、泥岩等为好,坑距10~20米左右。二、不同勘探阶段的测线布置要求这些图形可用于精细研究反射波波形特征的变化,及其地质上的原因,共炮点和共接收点波形图应用于求炮点静校正量和接收点静校正量。主要由仪器组完成。简单介绍延长时距曲线和相遇法一般来说,各台仪器的延迟时间是不一样的,同一类型的仪器延迟时也有差别。能否可靠辩认同一相位,取决于有效波到达相邻检波器的时差所记录有效波的视周期及其它波对有效波的干扰程度,如有效波视周期为T。正好小于波的周期的一半。①几种主要干扰波的特点,干扰波的观测方法。③工业区、人口稠密区,不宜使用炸药。炮点排列与检波点排列相互垂直,间距相等,形成一个反射点呈面积分布的网格。排列长度=(N-1)+X148道,96道,120道,240道。要了解连续的地下界面形态,就要在有一定长度的测线上使用连续观测系统,进行连续观测。要求地震仪不仅有很高的放大倍数,并且放大倍数是可变的,可随地震波能量的大小而变化。⑵频散:速度随频率变化;普通炸药震源,一般要钻炮井,起爆时有相当一部分能量消耗在岩石破碎上。(该系统由多条平行的接收排列和垂直的炮点排列组成)在某些地区低速带与高速带之间,还有一层速度偏低的过渡区,叫降速带。(4)9101112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