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1页关于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调查与思考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调速换挡”期,财政政策继续指向积极稳健,定向减税、“营改增”升级扩围和企业减负等结构性减税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增支减收的格局将会持续。如何优化财源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是关乎我市财政运行可持续性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市财政局课题组对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思考,形成报告如下。一、我市财政收入结构情况(一)财政收入的基本概念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需要而筹集的货币资金。现列入市(县)财政收入统计的是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财政总收入统计口径有四项:(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政府性基金收入;(3)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上划中央收入,即:增值税的75%、消费税的100%、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6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统计口径有两项:(1)税收收入,即:增值税的25%、改征增值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100%、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40%、其他中小地方税收、契税、耕地占用税;(2)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在以上收入项目中,政府性基金是政府按规定收取、提取、转入的具有专项用途,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实施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建立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基金;上划中央收入是地方对中央财政的贡献。所以真正能衡量地方财力的指标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思考和研究财政收入质量问题应重点关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目前,XX市对市(区)财政总收入仅下达指导性指标,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达考核指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是直接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收入指标,因此省政府自2012年起,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作为收入质量考核的唯一指标,实现一票否决制,2012年该指标不得低于80%,2013年不得低于82%。(二)财政总收入结构情况2010年至2012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分别以40.67%、24.73%、14.85%的增速增长,年平均增速为26.31%。2012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024129万元,其构成为:工商税收(全口径,即含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完成484258万元,占比47.28%;契税、耕地占用税(简称契耕两税)完成23844万元,占比2.33%;非税收入完成64777万元,占比6.33%;政府性基金完成341677万元,占比33.36%;社保基金完成109573万元,占比10.7%。(三)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结构情况2010年至2012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27256万元、279040万元、326121万元,分别增长20.69%、22.79%、16.87%,年平均增速为20.09%。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26121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61344万元,占比为80.14%;非税收入完成64777万元,占比为19.86%。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的构成为。增值税完成53972万元,占比20.65%;营业税完成75185万元,占比28.77%;企业所得税完成47542万元,占比18.19%;个人所得税完成9919万元,占比3.8%;中小地方税收完成50882万元,占比19.47%;契耕两税完成23844万元,占比9.12%。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的构成为(占非税收入的比重):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7023万元,占比10.84%;行政性收费完成18989万元,占比29.31%;罚没收入完成7506万元,占比11.59%;专项收入完成14471万元,占比22.34%;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完成4425万元,占比6.83%;其他收入完成12363万元,占比19.09%。二、财政收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结构不断调整,质量逐年提高,但受产业结构、收入体系、财政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市财政收入面临着总量、增量和质量的三重挑战和考验,具体表现为:财政收入总量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不强,争先进位的压力很大;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相对偏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低于苏中地区平均水平。苏中市(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排序注。图中不含其间已改为区建制的市(县);靖江不含园区收入。(一)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市多年来实施“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近三年,二产、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5.1%、36.7%;54.5%、37.5%和53.6%、38.6%,三产入库工商税收(全口径,下同)占比分别为30.7%、28.27%和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