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动手操作能让课堂更具活力——“搭配”课例分析课例描述一、导入六一儿童节到了,小花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两条裙子,(出示教材例2的情境图)师: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算一种穿法,小花可能穿哪两件?猜一猜。师:小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生1:第一件上衣和第一件下装搭配。生2:从左向右第二件上衣和第二件下装师: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生1:4种生2:6种二、探究新知师:利用学具自己摆一摆。想:你摆了几种?怎样摆的?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汇报:生1:(操作)上衣不动,依次用下装去搭配上衣,一共六种(摆放次序乱)生2:(操作)上衣不动,先用三件下装分别与一件上衣搭配。(有序的放)师:你觉得她摆得怎么样?生:有顺序师:这样摆有什么好处?生:不会漏掉师:她按一定的顺序摆,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遗漏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生3:用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衣相搭配,一共六种。师: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儿?生4:有顺序,不重复师:比较两种搭配,一种是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一种是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课件同步演示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方式)三、生活中的应用1.早点搭配。图:牛奶、豆浆、蛋糕、油条、饼干师: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你知道早餐有多少种不同搭配?生1:牛奶和蛋糕、油条、饼干搭配,豆浆和蛋糕、油条、饼干搭配。生2:先是蛋糕和牛奶、豆浆搭配,油条和和牛奶、豆浆搭配,饼干和和牛奶、豆浆搭配。(师同步演示课件连线)师:如果增加一种点心汉堡,一共有多少种搭配?生1:8种,因为多了一种点心,再和两种饮料搭配,所以多了2种。2.走路中的搭配图:百鸟园、儿童乐园、黄山师: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黄山,一共有多少条路线?请学生在书上数一数几条路线?(课件出示)3.用1、2、3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有顺序的摆一摆。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课例分析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感受。1.动手操作——让学生“跟”进来动手操作是在数学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搭配”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动手体验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课堂上的旁观者真正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尤其是那些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同学,在经历了自身的动手操作后,将无形的知识转化为有形的操作,将“无趣”变为“有趣”,将“落后”变为“跟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让学生实践的素材,使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感到亲切、自然,进而把学习变为自己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内驱力。2.动手操作——让学生“乐”起来。教师教学中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搭配”中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做一做、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实验,这些有趣的操作实验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能使人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努力钻研。3.动手操作——让学生“活”起来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没有做,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以动促思,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活”起来。4.动手操作——让学生“富”起来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如本节课最后的“用1、2、3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有顺序的摆一摆。”让学生再次在摆得过程中学到了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通过摆一摆、猜一猜、记一记等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并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