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猜灯谜(打一节日)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春节歌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的人民过春节的习俗是不一样的,能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一些风俗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吧!北京的春节走近作者初读课文时间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交流讨论,感受年味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饺子还有杂拦儿、麦芽糖、江米糖把肉、鸡、鱼、青菜、年糕、元宵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品读体会,感受民俗除夕:因为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红而美丽。思考: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请问他是从哪些方面写灯的?思考:作家采用什么手法说明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结合文章加以分析。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通过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北京市民生活与风尚。腊月→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扫尘: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也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春联:起源于桃符,明代才改称“春联”。“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因此,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老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