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闻编辑学文字教案(修改稿)课程说明新闻编辑学是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旨在通过学习,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新闻编辑的业务知识技能(这里仅探讨报纸编辑业务),包括设计报纸方案、组织策划报道、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新闻标题、配置稿件内容以及版面编辑等相关知识。本课程历时18周,共54个学时。以“考试”方式检测学生的成绩,具体评定标准为平时表现占5%,课堂作业以及实践操作占25%,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本课程教材选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由郑兴东、陈仁风、蔡雯编著的《报纸编辑学教程》。参考书目:详见电子教案网址:补充重要的学习网站的网址1、中华传媒学术网:academic.mediachina.net/index.jsp2、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www.zjonline.com.cn/gb/node2/node26108/index.html3、新华传媒:www3.xinhuanet.com/newmedia/index.htm4、新闻记者:xwjz.eastday.com5、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www.jrn.columbia.edu6、密苏里新闻学院:www.journalism.missouri.edu7、《中国记者》:203.192.6.68/index.html8、《新闻战线》:www.snweb.com/gb/xw/xw.htm9、《新闻实践》:zjdaily.zjol.com.cn/gb/node2/node802/node37145/node261336/index.html授课内容绪论:让我们来谈谈报纸一、中国报界20年来的变化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报界发生了什么?1、晚报掀起报业改革的第一波浪(1980)(1)了解晚报发展历史:晚报发展的四个阶段:20世纪中国大陆地区晚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分为四个发展阶段:A、1900年至1937年,广播尚未普及,能每日影响市民生活的是日报,作为填补日报出版后空当时段的晚报,主要的功能是为读者提供消遣娱乐服务;B、1937年至1949年,经受战争洗礼的晚报,把“抗日”和"民主"作为自己宣传的两大主题,这是中国晚报的一大进步;C、1949年至1982年,旧时代的晚报升华为社会主义的新型晚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晚报因广播普及而无须填补空当时段,它是日报的补充;D、1982年至2000年,投身改革大潮的中国晚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与各种媒体竞争,创造了报界的辉煌业绩,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晚报现象”。(2)1980年初期,晚报成为率先走向市场的“弄潮儿”,掀起了报业改革的第一波浪,晚报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A、关键在于市场定位,属于家庭型的。B、发挥新闻竞争中的优势——利用“时间差”抢新闻。独家、快速、面广。C、自由市场效应带来了竞争实力。带动了广告业的发展。2、全国性报纸深度报道的崛起(1987)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入,深度报道在中国新闻报道中也得到了很大发展:1985年12月,《中国青年报》的《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8篇系列报道打响了改革开放时期深度报道的第一枪。1986年,在第八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会上,增设了深度报道奖,为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发展树立起一块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1987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既是八十年代改革逐渐推向纵深、面临诸多问题的一年,又是新闻思想更趋自由又逼近边界的一年。当年夏天,大兴安岭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以森林资源和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为代价,《中国青年报》的4位记者雷收麦、李中伟、叶研、贾永连续发表了三篇深度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这个系列报道成为新时期深度报道尤其灾难报道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之后,一系列深度报道作品在各个领域产生轰动效应,并应运而生一批年轻的名记者。正是针对1987年兴起的深度报道热,新闻学界称之为“深度报道年”,全国几乎每家新闻刊物都发表了研究深度报道的文章,甚至认为这是“党报的第二次转型”,“完成了从纯新闻报道为重心到深度报道为重心的转变”。而在1988年以后,深度报道这种报道形式在中国新闻传播媒介中得到普及,大报小报,广播电视,纷纷都在深度报道领域内发掘。与此同时,对深度报道的研究也打开了局面,涌现出一大批总结经验的研究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得以兴起,这意味着什么?著名新闻学者何光先从深度报道本身的角度分析了它兴起的原因。他认为:首先,深度报道是开拓新闻领域,加强重大题材报道的必经之路;其次,深度报道是洞察全局,预召未来的佼佼者;第三,深度报道是报纸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武器。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电子新闻时期,广播电视以其快速、形象的优势向报纸发出挑战,“新与快”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