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是()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A.①生②净③旦④丑B.①净②生③旦④丑C.①旦②生③丑④净D.①生②净③丑④旦3.唐代诗人元稹在谈到白居易的诗时说:“禁省、观寺、邮侯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夫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这反映了白居易的诗()①通俗易懂②深受人们欢迎③流传极为广泛④采用活字印刷,用于交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A.效法道家B.有意无法C.形神兼备D.超越古人5.“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奈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呆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这是什么诗体()A.诗经B.楚辞C.宋词D.元曲1/12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6.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7.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8.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有()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郭守敬编制出《授时历》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A.依据充分,结论正确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D.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10.2021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A.AB.BC.CD.D11.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有()2/12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①刻意追求临摹事物②强调表现个性③讲究借物抒情④追求神韵意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13.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作品反映了汉代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势,其代表作是()①《子虚赋》②《甘泉赋》③《上林赋》④《二京赋》A.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④14.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之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15.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16.“_____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横线处的文字是()3/12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A.雕版B.造纸C.指南针D.火药17.先秦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文学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