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8页财政局年度工作要点20**年是打造“建设型”财政的起始之年,也是构建“公共型”“阳光型”财政的关键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未来五年至关重要。今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县“四大目标”、“三大任务”,正确把握财政政策取向,着力培植骨干财源,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努力优化收入结构,奋力推进财政改革,尽力化解乡村债务,全力加强财政监督,切实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开江提供财力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确立新的工作目标。今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0.87亿元左右,增长20%以上;一般预算支出达到5.3亿元左右,增长12%以上;人均可用财力达到2.8万元左右,增长10%以上。县财政局机关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目标综合考核在县级各部门、全市财政系统中名列前两名。在工作中,坚持以“七突出、七促进”为主线:——突出后续财源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机制促动。进一步完善对乡镇财政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出台《促进银行业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奖励办法》,用好用活“项目发展资金”,对争取项目、资金贡献大的部门和地方经济发展好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对引进大项目的实行重奖。切实加快全县融资平台建设,建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务实、宽松的财税环境。坚持政策驱动。认真落实全县“12345”的工业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建立“工业发展资金”,坚持从政策扶持、配套服务方面着手,大力支持舰船燃气轮机长试基地、永兴五金工具公司、液化天然气、2000t/d悬窑水泥等重点优势项目建设,促进梨梨生化、天源油橄榄、金牧肉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催生工业支柱财源。坚持项目拉动。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及财政政策走向,努力争取中央、省市财政局部门对我县新办农村建设、学校校舍排危、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卫生院改造以及其他重点建设项目的政策及资金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统筹政府财力,全方位、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全力支持“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积极改善金山寺、,明月湖、金马儿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条件。——突出税收收入增长,促进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好税源调查工作,注重财政收入的源头控管。完善对各财税征管部门、乡镇政府、县级部门的财政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和较快增长。建立财税征管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财税收入征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任务早分解、早落实、早下达。促进收入结构优化。坚持将优化收入结构贯穿于预算安排、预算执行和收入组织的全过程,提高税收性收入比重,降低非税收入比重,保持税收性收入快速增长势头。今年,全县税收性收入的比重比去年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实践广义财政收入。巩固和完善“收支两条线”改革成果,把组织收入的重点由传统的预算内转向所有财政性资金,重点加强城市建设收益、交通部门规费的监缴和管理,防止财政收入的体外循环。积极转变税收征管方式,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逃税行为,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收流失。——突出惠民政策落实,促进财政保障能力提高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的要求,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全面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主动筹集和承担新农村建设成本,着力培育农业基地,坚持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新发展的3家省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市级示范镇、3个市级示范村、3个市级完善提高村、15个县级示范村、4条示范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两免一补”标准,再次全面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费负担,加强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全面启动“农民补贴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将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纳入“一折通”发放范围。全力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支持以农民大病统筹为主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逐步提高农民医疗费用报销标准。切实加强自然灾害和疫情防控的经费保障,大力支持病险水库和防渗渠道的整治,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政安全。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大力支持再就业培训工作,为全县就业再就业提供良好服务。切实抓好“三条保障线”建设,不断扩大社保资金征缴面,深入推进城乡特困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妥善解决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