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沙理工大学《钢筋混凝土与砖石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系室:建筑工程题目:钢筋混凝土砖石体结构课程设计班级:岩土07—1、2班姓名:郑金栋学号:200725030207指导教师:雷光宇卜乐奇戴培君教研主任日期:2010.5.31—2010.6.9目录《钢筋混凝土与砖石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1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2课程设计总结…………………..………………………...15《钢筋混凝土与砖石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5、绘制结构施工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2)、板的配筋图(1:50)(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设计资料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2.5kN/m22、材料选用:(1)、混凝土:C20(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400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RB335级。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结构布置初步选择板、梁的截面尺寸1、板的厚度,初步选择板、梁的截面尺寸板的尺寸除满足承载力、刚度、裂缝宽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要求。板厚取;按施工要求,一般楼板厚度不少于60mm,密肋板厚度不少于50mm,工业建筑楼板厚度不少于70mm,取h=80mm。2、次梁的截面尺寸次梁高度取=333~500=400mm,宽度取=200mm。3、主梁截面尺寸主梁高度取=428~750=700mm,宽度取=250mm。二、在计算书上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φ图2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三、单向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单向板内力,对多跨连续板沿板的长边方向取1米宽的板带作为板的计算单元。1、计算简图板:l01=ln+h/2和l01=ln+a/2取小值次梁:l01=ln+0.025ln和l01=ln+a/2取小值l0=lnl0=lnabblnlnln图3计算跨度示意图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a不小于120mm,中间支座宽度即为次梁宽度。计算跨度按图3进行计算,其中,边跨:取,两式较小值中间跨: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若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多于五跨连续板按五跨计算内力;小于或等于五跨的连续板按实际跨数计算内力。板的计算简图见图4。g+q图4板的计算简图2、板的荷载计算板的荷载计算可列表计算,见表2。荷载种类荷载标准值(kN/m2)荷载分项系数荷载设计值(kN/m2)永久荷载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0.41.20.4880mm厚现浇板自重2.01.22.415mm厚板底抹灰0.261.20.312小计(g)2.66-3.192可变荷载(q)3.01.33.9总荷载(g+q)5.66-7.092表2板的荷载计算表3、板的内力计算计算跨度板厚h=80mm,次梁截面尺寸b*h=200mm*400mm.边跨l=2000-100-120+80/2=1820mm中间跨l=2000-200=1800mm跨度差(1820-1800)/1820=1.09%<10%M=аpl*l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α值按图5采用,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计算。图5单向板内力系数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所以只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计算B支座负弯矩时,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较大值。板的弯矩计算见表4。表3板的弯矩计算表截面边跨中M1B支座MB中间跨中M2、M3中间支座MC弯矩值(kN·m)2.13-2.131.44-1.644、板的配筋计算b=1000mmh=80mmh0=80-25=55mmb=1000mm,h0=h-20=60mm。аs(а1cbh0*h0),ξ=1-√1-2аs,对于支座As=ξbh0fc/fy对于跨中截面:As=ξh0fc/fy各截面配筋计算过程见下表,中间区格中间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由于拱效应,弯矩有所降低,故M2、M3及MC应降低20%,计算结果可以填在表3内。5、绘制板的模板配筋图板的配筋一般采用分离式,板的配筋图按1:50~1:100的比例绘制在2#图纸上。截面边跨跨中M2第一内支座MB中间跨中M3中间支座MC边区格中间区格边区格中间区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