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新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战略意义重大。在俄乌冲突、新冠疫情、碳减排以及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全球能源供需失衡,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紧张,能源市场出现剧烈震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在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助力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光伏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光伏产业制造能力全球领先。从原材料到最终产成品,整个光伏生产上下游企业,都处于全球绝对的领先地位。2020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前十大厂家中,除了第六是韩国,第九是美国,其他都是中国企业,包括隆基、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等,2020年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光伏组件的占比超过70%。产业链配套完善程度全球领先。我国光伏产业不仅在主产业链环节上规模全球领先,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几乎包含所有光伏专用设备、光伏平衡部件和配套辅材辅料的完整产业配套环境。其中光伏设备方面,我国光伏设备企业受益于我国良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基础,从硅材料生产、硅片加工、太阳电池与光伏组件的生产,到相应的纯水制备、环保处理、净化工程的建设,已经具备成套供应能力;部分产品,如湿法清洗设备、制绒机、扩散炉、管式PECVD等,已有不同程度的出口。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原辅材料产品走出国门供应我国光伏企业的海外制造基地,部分企业在海外建厂。产业化技术水平全球领先。近几年来,我国太阳电池量产效率以年均0.4%~0.5%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高效PERC太阳电池的量产化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骨干企业量产PERC单晶太阳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突破22.6%。结合大硅片、MBB、半片、叠片、双面等组件技术,大规模量产的光伏组件的最高功率已突破400W。大硅片、铸锭单晶等硅片技术,以及TOPCon、HDT等高效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研发方面,国内光伏企业创造世界纪录的频率不断加快。随着光伏政策收紧,宏观经济放缓,企业的投机性行为减少,未来光伏市场的行业集中度和整合将进一步提升;分布式光伏因其灵活性更高,投、融资方式多元化,“分布式光伏+储能”更能解决发电和用电的峰谷值错配问题,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未来新增装机量的主要增长来源。二、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作为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环保且蕴量巨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风电2020年并网装机容量达7167万千瓦,新增装机连续十一年世界第一,年发电量达到4665亿千瓦时。根据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为19087万千瓦,其中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7167万千瓦,占比高达37.5%,风电累计装机突破2.8亿千瓦,这是继2010年以来,我国风电年新增装机连续11年世界第一。风电产品技术进步速度加快,行业竞争力升级。随着全行业的产品升级迭代和技术进步不断推动核心竞争力提升,过去数年间,经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国风电场项目的平均造价大幅下降,风电与传统电源同台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风电开发集中度高,前十家开发企业累计装机量占比约69%,以大型央企为主,民企较少。随着我国风电在十三五期间经历补贴退坡,直至2020年过渡到平价开发,风电开发商的专业化水平程度在不断提升。叠加近年来国内环保政策的加强,对开发商精细化管理要求更加严格,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地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国内风电开发商的头部集中效应在2017年开始凸显,2016-2020年包括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电投、中广核、华润集团等在内的国内前10名风电开发商新增装机的份额占全市场的比例从2016年的59%逐步提升至69%。风电项目建设成本不断降低,海上风电单位造价是陆上风电的两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陆上风电项目单位造价下降30%左右,2019年风电项目造价约为7000元/kW。海上风电建设因工序多、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建设成本远高于陆上风电场,单位造价约为陆上风电的两倍。未来,我国风电仍有大幅增长空间。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规划风电项目投产约2.9亿千瓦,2025年规划风电总装机达5.36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装机约5亿千瓦),年均增加超过5000万千瓦,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