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推进南京财经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几点思考.doc(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推进南京财经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几点思考摘要:针对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结合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化建设实际,分析和总结了目前我校建设的情况,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在当前环境下应采取的相应解决方法与对策。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0-2499-03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一直以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单兵作战模式,根据业务需求开发,缺乏整体考虑,系统差别较大。虽然业务部门基本上建成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但部门之间没有对应的统一的数据标准及数据接口,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形成“数据孤岛”。同时,由于各个平台的开发时间不同,研发人员不同,技术构架不同,导致系统之间由于各自独立,无法为高校的发展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从而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高校带来了极大的浪费。1目前存在问题1.1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要经历一个复杂并且历时较长的过程,我们必须在进行校园信息建设之前,设想到将会发生的各种状况,并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包括软件、硬件、管理、协调等多方面问题,提前做好规划,规划引领,降低建设风险、保障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1.2校领导重视力度不足高校机构复杂,信息化程度不同,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同,作为数字校园项目建设的部门,不可能协调各部门配合数字化校园建设。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制度问题,数字校园建设必须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和最终决策、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要的投资力度。没有学校领导的强有力推动,各相关部门的全力协调、支持和配合,很难做成一个完善的数字化校园平台。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次不分明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当其冲先建设好网络基础硬件设施,保证校园网络,高速、稳定,可靠。为数字化校园正常运行做好基础保障工作。1.4用户怠慢数字化校园建设员工对什么是数字化校园以及数字化校园能够带来什么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从全局出发,结果在数字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阻力。数字化校园建成后,可能会增加其原有工作量,导致某些员工对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大力宣传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且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使得员工对数字化校园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在工作上好好配合,快速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度。1.5技术骨干人员短缺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缺少技术型人才,而管理行政人员过多。校园数字化建设实施需要一支精干、高效、技术过硬、学习能力强,能够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但要懂技术,而且要懂管理,这支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否顺利开展。1.6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是建立在整个校园管理制度上的,如果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那么校园的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都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2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2.1编制一个好的建设方案1)建设目标的先进性围绕一流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整合现有教学、科研、财务、图书等系统资源,开发人事、学生等一体化应用系统,建成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基础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体系,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数字化校园,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现代信息服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2)建设内容规范科学改造机房,保证校园网核心设备有一个良好安全的允许环境;更新校园网络设备,改造网络结构,实现“万兆主干、千兆楼宇、百兆桌面”;增加校园网出口带宽,提高网络使用性能,扩大校园网络全覆盖范围,增加跨校区视频互动功能,实现福建路校区、桥头校区学术讲座实时声画互动交流,真正实现“三区相连、三网相通”;改造“一卡通”专网,建设“一卡通”服务中心,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标。3)建设思路清晰性坚持整体优化,分步实施,体现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技术原则。注重系统化的需求分析;注重建设更丰富的以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