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食品卫生的汇报(1)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一、XX县区食品卫生概况我市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28户,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业404户、食品批发零售业3085户、饮食服务业1670户、集体食堂654户、食品摊贩4215户,食品从业人员32276人。2001年,我市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分开和综合管理的原则,以优化资源、调整结构、理顺关系、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建立体制顺畅、职责分明、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精简高效的卫生监督新体系为目标,加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的力度。于2001年12月30日在苏州各县市中率先挂牌成立XX县区卫生监督所(XX县区卫生监督大队),作为受市卫生局委托,集中行使卫生监督职能,监督所成立后,按照属地化管理、区域覆盖和监管力度平衡的原则,设立了虞山、商城、支塘、梅李、练塘等5个基层中队,同时设立监督科、综合科等机动、综合监管队伍,建立了划片包干、责任到队(科)、综合执法的全新运行体制,逐步完善了市所(大队)、中队、各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组成的三级监督管理网络。二、严格监督,确保食品安全1、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整顿并举。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深入开展食品卫生日常监督检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城乡联动”的卫生监督新局面,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全市的食品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从03年至今年3月底,共进行日常食品卫生检查7674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41732户次,共查处卫生违法案件86件次。加强食品打假专项斗争,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去年以来,共取缔制假售假窝点94个,没收食品制假工具148台套,查获并销毁假冒伪劣食品标值近16万余元,罚没款51万元,有力地打击了违法分子,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2、抓住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先后组织开展了对冷饮饮料业、饮用纯净水、糕点业、调味品、制酒业、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重点餐饮单位、羊肉面店、药品经销单位等一系列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3、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在执法过程中,牢记“两为”方针(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通过优质的服务,帮助企业落实《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企业卫生条件指导,做好上报资料审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窗口,集中办理有关证件,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对全市建筑工地食堂和XX省常熟经济开发区内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监管,排除食品卫生隐患,杜绝食物中毒的发生。在突发性食品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和日常信访工作中,有关职能部门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速出击,从细查证,果断处置,受到了社会的好评。4、坚持舆论、群众和人大相监督结合。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着力完善食品卫生监督体系,开设专门举报电话,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并由专门科室负责查处,做好每一件举报投诉的接待、登记工作,及时派员查处,做到有报必查、查实必究。还在我市《常熟日报》显著版面设立《卫生执法检查情况通报》专栏,将每阶段在卫生执法检查中发现存违法行为,受到卫生行政处罚的单位进行曝光,切实维护正常的食品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市人大常委会及其教科文卫工委对市政府实施《食品卫生法》的情况进行重点督查,每年在食品卫生事件多发的夏季,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开展执法检查,深入一线,实地检查,并形成执法检查报告,指出存在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交由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人大常委会利用组织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视察的机会,对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督查,要求市政府加大投入,扶植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和销售,配备农贸市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设备,从源头上消除隐患,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关于建立卫生监督体系的有关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根据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的形势发展需要,我们将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我市的食品卫生水平。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广泛开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卫生知识的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食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与素质,逐步完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自身管理网络,鼓励企业强化自律意识,提高产品的卫生水平。2、更新现场监督执法技术手段。加快装备卫生监督现场快速监测设备,不断改善卫生监督机构的交通、通讯和执法取证的条件,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的执法能力。3、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基本信息、监管信息、监测信息、诚信信息、不良记录信息等有关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库,加强信息交换,提高食品安全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