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文化馆基层文化建设先进事迹材料一、改革创新,注重发展,着力抓好基本阵地建设基本阵地是开展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也是文化馆职工施展才华的舞台。对此,我们有非常深刻的体会。1996年以前,我馆十几个人挤在县政府楼总共不到60平方米的四间小屋里,处于有馆无舍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了文化活动的开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抓住县城西迁的机遇,争取到3亩划拨土地,在手无分文的情况下,全馆职工对“没有资金,如何建馆。”这一难题进行了苦苦的思索和反复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从农民盖房先东挪西借,然后逐渐归还的事例中,悟出了“借鸡下蛋,负债经营”的现代意识。全馆上下,形成共识,果断地开始了新馆的建设。“观念一变天地宽”,通过争取财政拨款,职工集资,银行贷款,门面房使用权出让等方式,筹资84万元建成了总面积1100平方米的文化馆大楼。在此基础上,2001年我们又采取同样的办法,对文化馆西站分馆进行改造,投资196万元,建成了总面积2540平方米的XX县艺术培训中心大楼。有了这两幢共3640平方米的基本阵地,我们办起了文化艺术培训中心、陕州棋馆和艺术幼儿园,并拥有宽敞的排练厅和展览厅。如今的文化馆琴声悠悠、歌声阵阵、舞姿翩翩、翰墨飘香,真正成了群众活动的场所、培训的学校、联谊的桥梁、展示的舞台。在抓好文化馆基本阵地建设的同时,我们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文化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投入很大精力指导乡(镇)宣传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建设。近年来,建起高标准乡镇宣传文化活动中心17个,农村文化大院242个,村文化活动室20个。每年都深入到乡、村帮助他们布置活动场(室)、制作板面、辅导文娱活动、制定活动规划和规章制度。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8个农村文化大院无偿赠送图书8000余册、书架16个、打印机一部,并经常在乡文化站、村文化大院举办联谊活动。先进文化占领了基层文化阵地,歪门邪道就无空可钻。大营镇温塘村群众利用文化大院演节目、扭秧歌、跳健美操或阅览图书或棋牌游艺,人人自得其乐,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充实。*年初外地曾有几个法轮功人员到这里“练功”,看到这种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的场面,自感无趣,只得灰溜溜走了。*年7月,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以《XX县文化兴隆,××县算命成风》为题,对我县的文化大院活动进行了报道,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和促进作用。二、采取措施,组建队伍,围绕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我们从2001年4月,想方设法先后组建了3支文艺团队。一是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艺爱好者中选拔优秀表演人才50多人,组成了“XX县区富民文化下乡艺术团”,到农村、到基层巡回演出;二是将活跃在文化馆周围的一些戏剧爱好者组织起来,利用馆里的排练厅和音响设备,成立文化馆群乐艺术团,在县城社区和附近乡村开展戏剧广场演出,大约有40多人,先后排演了极富教育意义的《打碗记》、《雨过花更艳》等剧目,演出50多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三是以艺术幼儿园幼师和文化馆音乐舞蹈老师组成文化馆舞蹈队,利用晚上和节假日举办广场文艺晚会,共有15人。这三支馆办文艺团队的所有人员都是义务演出,不要任何报酬,服装、道具和演奏乐器也大部分都是自己掏钱购置的,他们平时分散在各自的工作单位XX县区城社区,一有活动,电话通知,基本上都能做到召之即来,即满足了他们的娱乐需求,又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弥补了文化馆活动经费的不足,可以说各得其所。有了这三支人员相对固定馆办文艺团队,文化馆开展活动的实力得到了增强、范围得到了扩展、水平得到了提高。我们紧紧围绕县里的中心工作,立足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例如:围绕县里“强农富民、强工XX县区”的发展思路,我们创作了《XX县区富民之歌》;围绕县城建设,创作了表演唱快板《说县城、唱县城》、《逛县城》、小品《父母心》;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作了戏剧小品《家庭擂台赛》;围绕农村稳定,创演了小品《乡里乡亲》等。还结合平时的一些中心工作创作了30多个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山东快书、对口词、三句半、诗朗诵等短平快的文艺节目,通过XX县区富民文化下乡艺术团,在全县农村巡回演出。五年来,共行程900多公里,下乡演出268场次,受教育群众达60多万人次。这些活动规模大、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文化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此外,县里搞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旅游项目建设,我们主动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各个景点的民间传说、故事,先后出版《甘山揽胜》、《空厢寺故事》、《高阳山传说》三本书籍对外宣传,扩大各个旅游景区影响,增加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建设高阳山景区时,县里曾组织一些人撰写楹联,我们及时地将这些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