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科技创新情况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我县科技创新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县紧紧围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围绕主导产业,聚力创新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全面创新发展,全县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年,全县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发明专利申请1678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7件,均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2017年1-5月,全县17家企业申报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县申请专利726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74件;全县授权专利13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6件。(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建立科技创新工作新机制,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价,聘请专家教授进行项目评估,科学决策。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修订《**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通知》,全面承接省、市创新政策。**年兑现县级自主创新奖励资金921.25万元,2017年兑现县级科技自主创新奖励资金934.45万元,进一步调动了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积极培育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动能,实现“三个对接”,即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跟踪管理,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研究开发项目的支持。通过扶持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全县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49家。(三)保护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一是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加大专利申请、授权资助力度,激发全县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年,全县申请专利2265件。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结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通过开展宣传、举办培训班和执法检查活动,重点打击“群体侵权”和“假冒专利”行为,进一步规范了知识产权市场。三是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目前,全县共有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9家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省级贯标试点企业、4家市级贯标试点企业。(四)争取政策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快速推进围绕产业实施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自主创新重点项目建设,尽心服务亿达智慧科技城、华夏幸福机器人小镇、合肥vr小镇、上海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校企结合、院企融合,拓展与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研发孵化机构的深度合作。一是大力实施重点自主创新项目。通过深入企业调查摸底,开展项目申报培训,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形成一批核心知识产权。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积极申报XX市科技计划项目(自筹)。二是科技拓宽现代农业升级路。我县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大县和强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超过百亿元,科技驱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安徽真心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燕庄油脂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迅速成长壮大。三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积极购置研发设备,**年,全县企业获省级购置研发设备补助165.8万元。中工科安科技有限公司高档数控系统执行部件数字化通讯关键技术研究获得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专项资金18万元,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技术转移计划专项资金30万元。(五)搭建研发平台,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引导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企业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安徽天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开展合作,攻克了糊树脂性状不稳的核心问题,逐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开发出了空港地面特种车辆高扭矩大速比车桥,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目前,我县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拥有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3家。全县8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建设双创平台,促进创新创业加速发展加大对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社会投资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增加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数量,启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智能产业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前能众创空间”、“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中科大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建设,积极营造“双创”发展环境。(七)发挥财政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