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4第五节敏捷制造敏捷制造提出的背景敏捷制造,又称为灵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AM),由里海(Leigh)大学雅柯卡(1acocca)研究所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企业联合研究,于1991年正式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该生产模式一经公开,立即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和重视。敏捷制造是在如下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1)全球商品市场的形成全球市场形成商品竞争更趋激烈市场瞬息多变必须有一个灵活反应的企业生产机制,及时捕捉市场出现的机遇。顺应全球市场形成,美国企业生产策略转变过程为:20世纪60年代以前,扩大生产规模赢得市场。70年代,由规模生产转向节约成本。80年代,将制造策略的重心转向产品质量。到90年代,美国人认识到只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还不能保证赢得市场竞争,还必须: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速度问题成为美国制造商们关注的重心。敏捷制造正是表明要用灵活的应变去应付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2)对制造业的重新认识二战后,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遭受战争破坏,工业基础彻底摧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工业大国,经济一支独秀。出于争霸的需要,美国的策略重心转向尖端技术,并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将制造业列为“夕阳产业”,不再予以重视,美国的产业部门一个接一个地“放弃产品制造”。后果------美国经济严重衰退,例如:美国的汽车工业由1955年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为3/4,急降到1989年世界市场份额的1/4;日本抢占了30%的国际市场。美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急剧败退,美国人已清楚地认识到:“不能保持世界水平的制造能力,必将危及国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威望不仅取决于强大的国防态势,而且取决于强大的制造能力,为了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应实施各种策略,再重振其制造竞争力”。为保持美国国际市场领导地位,夺回在制造业优势,美国政府把制造业发展目标瞄向2l世纪。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由里海大学牵头,组织了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内的百余家公司,耗资50多万美元,耗费近1000个人日,联合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广泛调查中发现了一个重要而又普遍的现象,即:企业营运环境的变化超过了自身的调整速度。面对突然出现的市场机遇,有些企业因认识迟钝而失利,而有些企业已看到了新机遇的曙光,只因不能完成相应调整而痛失良机。为了向企业界描述这种市场竞争的新特征,指明一种制造策略的本质,研究者们在讨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了“Agility‘’(敏捷)一词敏捷制造策略的重点在于:促使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努力使美国能在2006年前重新恢复其在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二、敏捷制造的内涵敏捷制造-----指企业快速调整自己,以适应当今市场持续多变的能力;以任何方式来高速、低耗地完成它所需要的任何调整,依靠不断开拓创新来引导市场,赢得竞争。(创始人RickDove语)敏捷制造机制-----“竞争-合作—协同”敏捷制造目标-----实现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活快速反应。敏捷制造企业通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以敏捷、动态、优化的形式,组织新产品开发。通过动态联盟、先进生产技术和高素质员工的全面集成,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及时将开发的新产品投放市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从而赢得竞争的优势。如下图所示,敏捷制造企业主要在合作伙伴、企业能力和市场/用户三方面反映自身敏捷性。(1)敏捷制造的战略着眼点在于快速响应市场/用户的需求敏捷制造要求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需求:产品设计-----让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设计要求;制造过程-----对用户透明,使用户获得可靠性最高的产品;进入市场-----使用户在购买、使用、维护、报废所需总费用最低;售后服务-----不断向用户提供各种产品信息和服务。(2)敏捷制造企业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应变能力衡量标准:市场响应速度、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这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领先能力的综合表现。企业的应变能力需要由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撑。敏捷制造企业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具有高度柔性的生产设备组织生产,用于多种产品生产,产品变换容易,并在较长时间内获得经济效益。敏捷制造可使生产成本与批量无关,可把握市场中每一个获利时机,使企业长期获取经济利益。(3)敏捷制造强调“竞争与合作”,采用灵活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敏捷制造组织-----一发现机遇,则以最快速度从企业内部某些部门和企业外部不同公司中选出设计、制造该产品的优势群体,组成一个功能单一的经营实体。敏捷制造清新思路-----不主张借助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来刚性地扩充企业的生产能力,不主张构造拥有一切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