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总后建筑设计院科研试验楼工程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第PAGE44页共NUMPAGES78页绿色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8.《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10.《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实践》;11。《绿色建筑评估》;1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1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1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4011—2007);15.《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DBJ01-83-2003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7.《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表2。1-1项目内容工程名称总后建筑设计研究院科研试验楼工程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海淀区太平路22号总后营房部院内,西邻西翠路,北侧为太平路,东侧、南侧为营院原有建筑。建设单位总后建筑设计研究院勘查单位总后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总后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总后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监理部质量监督单位军队工程环境与质量监督站施工单位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二公司合同工期2021年8月18日~2021年7月31日合同质量标准合格2.2建筑概况表2.2-1序号项目内容1建筑功能地下部分汽车库地上部分办公楼2建筑特点结构类型新颖,外观美观大方3建筑面积(m2)总建筑面积23866占地面积1452地下建筑面积5085地上建筑面积187814建筑层数地上十二层地下二层5建筑层高(m)地下部分层高地下二层5。0地下一层4.15地上部分层高首层4.8二层至三层4。5四层3。9五层至十二层3.66建筑高度(m)±0。00绝对标高51。9室内外高差—0.6基底标高-10.65最大基坑深度-11。92檐口标高46。8建筑总高度50.47建筑平面横轴编号1-7纵轴编号A-H横轴距离42.4m纵轴距离56。9m8建筑防火一级防火9外装修外墙装修干挂石材墙面、铝板墙面、玻璃幕墙门窗工程断桥铝合金门窗屋面工程彩色釉面防滑地砖屋面10室内装修顶棚工程板底刮腻子喷涂顶棚、镜面玻璃板吊顶、纸面石膏板吊顶、铝条板吊顶楼地面工程大理石楼面、水泥楼面、铺地砖楼面、耐磨混凝土地面内墙、柱面工程乳胶漆墙面、薄石材墙面门窗工程铝合金门窗、防火门、人防门、防火隔音门11防水工程地下3mm厚SBS卷材防水两层做法屋面3mm厚SBS卷材防水两层做法厨房厕浴间聚氨酯涂膜防水2.3结构概况表2。3—1序号项目内容1结构形式基础结构形式筏板基础板厚(mm)600主体结构形式框剪结构屋盖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2土质、水位土质情况基础持力层为④卵石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a=300kPa地下水位近年最高水位标高约为44.00m地下水质地下水埋藏较浅,对地下部分混凝土、钢筋有较强的腐蚀性3抗震等级工程设防烈度8度抗震等级框架二级抗震墙一级4地基地基土质层=4\*GB3④卵石层地基承载力fKa=300kPa5地下防水混凝土自防水抗渗等级P8柔性防水3mm厚SBS卷材防水两层做法6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基础垫层C15基础底板、基础梁C40内墙、柱C50外墙C35主体墙柱一层C50二、三层C45四至六层C40七层至九层C35十层以上C30梁板一层至五层C35六层至九层C30九层以上C307钢筋类别HPB235φ8~φ12HRB335Φ12、Φ16HRB4008-328钢筋接头形式直螺纹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8mm的钢筋采用滚轧直螺纹机械连接,其余为绑扎搭接9结构断面尺寸柱(mm)700×700、700×800、800×800墙(mm)350、300、250梁(mm)1250×1200、800×1200、900×1200、300×800、900×800、900×1150板(mm)120、220、25010预防碱集料反应类别C类碱集料,混凝土单方碱含量控制在3kg/m3以内3施工部署3。1绿色施工方案的原则与意义3。1.1.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保证施工安全,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我们的责任。3。1.2贯彻落实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